《中醫詞典》解釋「舌尖」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舌尖,乃人體解剖部位之名稱,專指舌體最前端之部位。《辨舌指南》第一編第一章明確記載:「舌尖,內應心。」此語揭示舌尖與心臟之密切對應關係,為中醫舌診理論之重要組成部分。
從經絡學說而言,舌尖屬手少陰心經之候。心開竅於舌,故舌尖之形態、色澤變化,尤能反映心臟功能狀態及氣血盛衰。正常之舌尖當呈淡紅色,薄白苔均勻分布,此為心氣充足、心血調和之象。
臨床常見之病理徵象包括:
- 舌尖紅赤:多主心火上炎,常見心煩失眠、口舌生瘡等症。其色愈赤,火勢愈盛,可選導赤散加減以清心瀉火。
- 舌尖芒刺:舌面紅點凸起如刺,多屬心火亢盛或熱毒內蘊。
- 舌尖潰瘍:多與心脾積熱相關,常伴口苦咽乾之症。
- 舌尖顫動:多見於心氣虛弱或肝風內動之證。
- 舌尖偏斜:或提示中風先兆,與心主血脈功能失調相關。
在臟象理論中,舌尖不僅反映心之本臟狀態,亦能顯示小腸腑之變化。因心與小腸相表裏,舌尖紅絳伴黃苔時,常提示心移熱於小腸之證候。此外,三焦之氣化功能亦可在舌尖部位有所體現,尤以上焦病變為著。
歷代醫家對舌尖診察頗有發揮,《醫宗金鑒》強調:「凡診舌者,舌尖主上焦。」《臨證驗舌法》更詳述舌尖不同部位對應心肺不同區域,如舌尖最前端屬心,稍後兩側屬肺,為臨床辨證提供更精細之依據。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