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舌面如鏡」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舌面如鏡(鏡面舌)詳解
定義與特徵
舌面如鏡,又稱「鏡面舌」,為中醫舌診之特殊病態表現,指舌面苔垢剝脫殆盡,光滑無苔,質地如鏡面般反光發亮。此症多見於舌質絳紅或淡紅,嚴重者舌體瘦薄乾癟,甚則伴見裂紋。
病因病機
- 肝腎陰虛,真陰耗竭
肝藏血,腎藏精,肝腎陰液互資。若久病虛勞、熱病後期或情志過極,耗傷肝腎真陰,津液不能上承於舌,則舌失濡養,苔垢不生,形成鏡面舌。如《辨舌指南》所言:「舌底嗌乾而不飲冷,此腎水虧極也。」 - 胃陰枯涸,津液化源絕
胃為水穀之海,主化生津液。若熱邪灼胃或過用辛燥之藥,致胃陰虧損,津液枯竭,無以上蒸成苔,故見舌面光剝如鏡,多伴口乾咽燥、飢不欲食等症。 - 氣血兩虛,舌失濡潤
氣虛無以生津,血虛難以榮舌,長期氣血不足(如失血、久瀉)可致舌苔漸褪,轉為淡白光滑之鏡面舌,此類患者常見面色萎黃、乏力心悸。
臨床辨證要點
- 舌色深絳無苔:多屬肝腎陰虛,虛火內熾,常見於溫病後期或癆瘵患者。
- 舌淡白如鏡:多為氣血雙虧或脾腎陽衰,陰寒內盛,津液凝滯不布。
- 兼見裂紋:提示陰虧已極,常伴形瘦顴紅、夜熱早涼等真陰不足之象。
古籍論述
《形色外診簡摩》提及:「舌光無苔,津潤而冷者,陽氣虛也;若乾燥無津,則為陰竭。」《醫門棒喝》亦強調:「絳舌光瑩,陰精虧損,非大劑滋填不可。」足見鏡面舌之病機深重,多與臟腑根本虛損相關。
附:類症鑑別
- 地圖舌:舌苔部分剝落,邊界清晰如地圖,多屬氣陰兩虛或濕熱交蒸。
- 花剝苔:苔垢斑駁殘存,常見於小兒脾虛或成人胃氣陰兩傷。
鏡面舌為中醫診察危重病證之關鍵指徵,需結合四診詳辨虛實,尤重滋陰填精、培補根本之治則。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