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舌膜」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舌膜,病證名。多因小兒胎中感受熱毒,蘊於脾胃,熏蒸於上焦所致。《瘍醫大全》卷十五:「初生小兒舌上白膜裹住,若不颳去,則發驚,不可不知。」《保生碎事》:「先將舌上白膜刮出血,以白礬少許擦之。」內服三黃湯加減。
舌膜,又稱舌苔,是舌頭表面的一層薄膜,由脫落的角質細胞、唾液中的黏液蛋白、細菌、食物殘渣等組成。正常人的舌苔薄白而潤,如果舌苔過厚、發黃、發黑,則可能提示身體有某些疾病。
舌膜的變化與臟腑的關係密切。《黃帝內經》中說:「舌者,心之苗也,病生於舌,知於心。」舌苔的變化可以反映出心、脾、肺、腎等臟腑的功能狀態。例如,舌苔白厚膩,多見於痰濕內盛;舌苔黃膩,多見於濕熱內蘊;舌苔黑紫,多見於陰虛內熱;舌苔光滑無苔,多見於陰虛津虧。
舌膜的變化還可以反映出疾病的發展變化。例如,舌苔由薄白轉為厚膩,多提示病情加重;舌苔由黃轉為黑,多提示病情危重。
舌膜是一種重要的中醫診斷指標,可以用來輔助診斷疾病。如果發現自己的舌苔有異常,最好到醫院進行檢查,以免延誤治療。
以下是舌膜的常見變化及其臨床意義:
- 舌苔白厚膩:多見於痰濕內盛,常伴有口淡不渴、身重困倦、四肢乏力、大便溏薄等症狀。
- 舌苔黃膩:多見於濕熱內蘊,常伴有口苦、口臭、身熱、尿黃、大便黏膩等症狀。
- 舌苔黑紫:多見於陰虛內熱,常伴有口乾、咽干、心煩、失眠、手足心熱等症狀。
- 舌苔光滑無苔:多見於陰虛津虧,常伴有口乾、咽干、皮膚乾燥、大便乾結等症狀。
舌膜的變化是複雜多樣的,需要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進行分析,才能做出正確的診斷和治療。
舌膜的變化與飲食也有一定的關係。如果經常吃辛辣、油膩、甜食等刺激性食物,會導致舌苔增厚、發黃、發黑。因此,平時要注意飲食清淡,多吃蔬菜水果,以保持舌苔的正常。
舌膜是人體健康的晴雨表,通過觀察舌苔的變化,可以了解到身體的健康狀況。因此,平時要注意觀察自己的舌苔,如果發現異常,要及時到醫院進行檢查,以免延誤治療。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