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舌衄」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舌衄,又稱舌上出血,是指舌體出血的一種病證。舌乃心苗,舌本又為肝脈所絡。故舌衄多因心肝火盛,熱邪迫血外出。

舌衄的臨床表現為舌體出血,多為鮮紅色,可自發出血,也可因外傷、刺激等因素引起出血。舌衄的病因多與心肝火盛有關,臨床上常見於高血壓、冠心病、肝炎、肝硬化等疾病。

《景嶽全書.雜證謨》記載:「舌上無故出血如縷者,以心、脾、腎之脈皆及於舌,若此諸經有火,則皆能令舌出血。」因心火上炎者,伴見舌紅舌脹,心煩不寐,治宜清泄心火;因肝火上擾者,伴見頭痛目赤,脅痛舌乾,治宜清肝瀉火。

《雜病源流犀燭.諸血源流》提到:「舌硬而出血者,宜使用木賊煎;舌腫出血如泉者,宜塗舌丹;舌上出血,竅如針孔者,宜使用紫金沙丸。」《血證論》也指出「胃火燻之,亦能出血。」治療可用清胃瀉火以止血的方法。

舌衄的治療以清泄心火、清肝瀉火為主,可使用瀉心湯、龍膽瀉肝湯等中藥治療。外治可使用炒蒲黃末、炒槐花末等末敷。

舌衄是口腔常見的疾病之一,若出現舌衄症狀應及時就醫,以免延誤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