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舌旁」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舌旁
舌旁為中醫解剖名稱,指舌體之兩側部位。中醫理論認為,舌與臟腑經絡關係密切,其形態、色澤、動態等變化可反映內在臟腑氣血之盛衰與病邪性質。舌旁之診察,尤為舌診中的重要環節。
經絡聯繫
《赤水玄珠·卷三》記載:「心之脈系舌本,脾脈絡舌旁系舌下。」說明舌旁與心、脾二臟關係尤深。
- 心脈繫舌本:手少陰心經之別絡上繫舌根,故舌旁之變化常反映心神與血脈狀態。若心火亢盛,可見舌旁紅赤或生瘡;心血瘀阻,則舌旁現青紫瘀斑。
- 脾脈絡舌旁:足太陰脾經連舌本、散舌下,脾主運化,舌旁若見齒痕、胖大,多提示脾虛濕盛;若乾燥少津,則可能為脾陰不足。
病理表現與辨證
- 舌旁腫脹:
- 若伴紅赤疼痛,多屬心脾積熱,熱毒上攻。
- 若腫脹色淡,邊有齒痕,多為脾虛水濕內停。
- 舌旁瘀斑或紫暗:
- 主血瘀證,常見於氣滯血瘀或心脈瘀阻,如胸痹患者。
- 舌旁顫動或歪斜:
- 肝風內動時,可見舌旁不自主顫動;中風證候中,舌旁歪斜多為經絡受阻之徵。
與其他舌部區域的關聯
舌旁與舌尖(主心肺)、舌中(主脾胃)、舌根(主腎)相互呼應。例如:
- 舌旁紅赤伴舌尖紅點,多為心火熾盛。
- 舌旁厚膩苔與舌中苔膩並見,提示脾胃濕濁內蘊。
中醫臨床通過觀察舌旁之色、形、態,結合整體舌象與脈證,可進一步辨析病機,為辨證論治提供依據。此部位之診察,尤重於心脾病證及氣血運行狀態之判斷。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