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舌強」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舌強

證名,指舌體僵硬、伸縮不利之症象。此症多見於外感熱病熱入心包,或內傷雜病之中風症,亦可因熱盛傷津、痰濁壅阻所致。

病因病機

  1. 風邪侵襲心脾
    根據《諸病源候論·風舌強不得語候》所述:「今心脾二臟受風邪,故舌強不得語也。」風邪內擾心脾,經絡受阻,氣血不暢,致舌體失養而強硬。
  2. 痰濁壅盛
    《醫林繩墨》提及:「涎痰壅盛,則舌強而難吞。」痰濕內蘊,上蒙清竅,阻滯舌絡,使舌體活動受限。
  3. 熱盛傷津
    外感熱病或內傷陰虛,熱邪灼傷津液,舌絡失潤,導致舌體僵硬不靈。
  4. 中風經絡閉阻
    中風病機多屬肝風內動,氣血逆亂,痰瘀阻絡,舌竅失司,故見舌強、舌卷,甚則言語不利。

辨證論治

  1. 風痰阻絡
    • 症狀:舌強難言,伴痰多黏稠,胸悶眩暈。
    • 治法:祛風化痰,通絡開竅。
    • 方藥:防己、僵蠶、木通、石菖蒲、竹瀝、山梔、南星、半夏、荊芥、陳皮等。
  2. 熱入心包
    • 症狀:舌強神昏,高熱煩躁,甚則譫語。
    • 治法:清心開竅,涼血解毒。
    • 方藥:安宮牛黃丸、至寶丹等。
  3. 陰虛風動
    • 症狀:舌強顫動,口乾舌燥,眩暈耳鳴。
    • 治法:滋陰熄風。
    • 方藥:大定風珠、鎮肝熄風湯加減。
  4. 中風經絡證
    • 症狀:舌強不語,半身不遂,口眼喎斜。
    • 治法:祛風通絡,活血化痰。
    • 方藥:大秦艅湯(天熱可加知母)。

相關文獻

  • 《雜病源流犀燭·口齒唇舌源流》強調痰迷與中風所致舌強之異,並列舉相應方藥。
  • 歷代醫家亦重視針灸療法,如取穴廉泉、通里、風池等,以通調舌絡氣血。

鑒別要點
舌強需與「舌瘡」、「舌歪」等症區分,後者多屬局部病變或經絡偏斜,而舌強則以運動障礙為主,常伴全身病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