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舌色」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舌色

舌色概述

舌色乃中醫診斷學之重要術語,專指舌質之本色。舌診為中醫四診中望診之核心內容,而舌色辨識又為舌診之關鍵所在。正常舌色當呈淡紅活潤之態,猶如初綻之桃花,紅活而光澤,此乃氣血調和、臟腑功能正常之外在表現。

正常舌色特徵

健康之人,舌色應呈現:

  • 淡紅明潤:不深不淺,紅活而富有生氣
  • 均勻分佈:全舌色澤一致,無局部異常
  • 靈活柔軟:舌體運動自如,不僵不硬
  • 薄白苔覆:上覆一層薄白苔,乾濕適中

此種舌象反映人體氣血充盈,陰陽平衡,臟腑功能協調。

病理舌色分類與臨床意義

1. 淡白舌

特徵表現

  • 舌色較正常淺淡,甚者蒼白無華
  • 可伴有舌體胖嫩,邊緣齒痕
  • 舌面濕潤或滑利

病機分析

  • 氣血兩虛:生化不足或耗傷過度,舌失濡養
  • 陽虛寒盛:陽氣衰微,推動溫煦無力,血行遲緩
  • 外感風寒:寒邪束表,氣血凝滯於內

臨床對應: 常見於貧血、慢性消耗性疾病、甲狀腺功能減退及部分感染性疾病初期。

2. 紅舌

特徵表現

  • 舌色深於正常,呈鮮紅或正紅色
  • 可伴舌體乾燥、裂紋或芒刺
  • 苔少或無苔,或見黃苔

病機分析

  • 實熱證:外感熱邪或陽氣亢盛,血行加速
  • 虛熱證:陰液虧損,虛火內生
  • 臟腑熱盛:心火、肝火、胃熱等臟腑火熱上炎

臨床對應: 見於各種感染性發熱疾病、甲亢、更年期綜合徵及維生素缺乏等。

3. 絳舌

特徵表現

  • 舌色深紅而暗,如絳色
  • 舌面乾燥少津,甚則龜裂
  • 苔少或無苔,或見焦黑苔

病機分析

  • 熱入營血:溫病熱邪深入營血分
  • 陰虛火旺:久病傷陰,虛火灼津
  • 瘀熱互結:熱毒熾盛,煎熬血液成瘀

臨床對應: 重症感染、敗血症、慢性消耗性疾病晚期及某些惡性腫瘤患者常見此舌。

4. 紫舌

特徵表現

  • 全舌或局部呈紫色調
  • 可分為青紫、淡紫、暗紫等
  • 或伴瘀斑瘀點,舌下絡脈迂曲

病機分析

  • 血行瘀滯:氣滯、寒凝、熱灼、氣虛等致瘀
  • 陽氣衰微:陽虛不能溫運,血行不暢
  • 熱毒熾盛:熱極生瘀,血行壅滯

臨床對應: 心肺功能不全、血液病、肝硬化及各種原因所致缺氧狀態。

舌色變化的現代醫學認識

現代研究發現舌色變化與下列因素密切相關:

  1. 微循環狀態

    • 貧血時舌乳頭萎縮,血色變淡
    • 充血時毛細血管擴張,舌色加深
    • 缺氧時還原血紅蛋白增加,舌現青紫
  2. 血液成分改變

    • 高脂血症常見舌色暗滯
    • 脫水患者舌色多深紅乾燥
    • 紅細胞增多症可見暗紫舌
  3. 舌上皮變化

    • 角化過度可致舌色蒼白
    • 乳頭萎縮使舌色顯露更明顯
    • 水腫可導致舌色變淡

舌色診察要點

  1. 自然光線下觀察:避免色光干擾
  2. 注意伸舌姿勢:自然舒展,勿過度用力
  3. 區分染苔影響:排除食物、藥物染色
  4. 結合舌形舌態:綜合判斷病機
  5. 動態觀察變化:隨病情演變而調整辨識

舌色變化乃臟腑氣血盛衰之外候,臨床需四診合參,方能準確把握病機。歷代醫家對舌色診察積累了豐富經驗,如《傷寒舌鑒》、《辨舌指南》等專著,對各種舌色及其臨床意義有詳細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