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舌色」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舌色在中醫診斷學中屬於舌診的範疇,用以判斷舌質顏色。舌診是透過觀察舌質的顏色、形態、苔質等來瞭解人體臟腑氣血的盛衰,辨別疾病的性質和病情深淺的一種方法。

正常人的舌質呈淡紅色,舌面光滑,舌苔薄白而均勻。若舌質顏色異常則可能提示患有某種疾病。

常見的病理舌色有:

  • 淡白舌:主要為虛證、寒證,可見於血虛、陽虛,外感風寒或內生陰寒等情況。
  • 紅舌:主要為熱證,可以區分為虛熱和實熱兩種。
  • 絳舌:主要表現為內熱深重,是熱入營血的重要標誌。久病重病患者出現絳舌而無苔或少苔則大多為陰虛火旺,津液虧竭的情況。
  • 紫舌:有寒熱之分。紫絳乾枯表示邪熱熾盛;淡紫帶青表示陰寒內盛;青紫有瘀斑瘀點,多為瘀血,常見於心臟病、血液病、死胎、月經病或中毒等情況。

現代研究已證明舌色的變化與舌的血循環有關。例如貧血和水腫導致舌色較淡,而充血則使舌色變深紅,瘀血或缺氧則呈現青紫色。

舌色是中醫診斷學中的重要內容,對臨床診斷提供重要的參考。

以下是一些古籍中關於舌色的記載:

  • 《黃帝內經》:「舌者,肉之根,五臟六腑之鏡也。觀其色,知其病。」
  • 《難經》:「舌色赤者,為熱;白者,為寒;青者,為寒熱;黃者,為濕;黑者,為燥。」
  • 《傷寒論》:「舌淡白而滑,為陽虛;舌淡白而乾,為陰虛;舌淡白而胖,為水腫;舌淡白而嫩,為脾虛;舌淡白而乾,為胃虛;舌淡白而黑,為血虛;舌淡白而黃,為濕熱;舌淡白而青,為寒熱;舌淡白而紫,為瘀血。」

舌色雖然是診斷疾病的重要依據,但不能僅憑舌色來進行診斷,還需要結合其他臨床表現進行綜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