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舌上出血」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舌衄

舌衄,又稱為舌上出血、舌本出血或舌血。它是指在舌頭上出現的出血現象。舌衄是一種常見的口腔疾病,多數是由於體內的熱盛而引起的。在臨床上,舌衄可以分為心火亢盛舌衄、肝火上衝舌衄、陰虛火炎舌衄以及脾不統血舌衄等幾種。

以下是各種舌衄的症狀表現:

  • 心火亢盛舌衄:舌上的出血不止,舌體腫脹,嚴重時可能會感到疼痛。舌尖呈現紅絳色,可能會有芒刺,或舌尖出現糜點。同時伴有心中煩熱、急躁失眠、口渴欲飲、小便赤澀等症狀,嚴重時還可能出現神昏譫語和脈搏數快有力的情況。

  • 肝火上衝舌衄:舌上出血,舌腫硬,舌苔呈黃色,舌邊呈紅絳色,可能還會出現芒刺。同時伴有頭中熱痛、煩熱、頭暈目眩、面紅目赤、口苦咽乾、耳鳴耳聾、脇肋痛、性急善怒、小便呈黃赤色、大便乾燥,嚴重時可能出現昏厥和脈搏弦數的情況。

  • 陰虛火炎舌衄:舌上滲血,舌紅而少苔,或舌體瘦癟但呈紅色,顴紅層赤,頭暈目花,口乾咽燥,耳鳴健忘,虛煩少寐,腰膝痠痛,骨蒸潮熱,遺精盜汗,脈細數。

  • 脾不統血舌衄:舌上滲血,血色淡且質地稀薄,舌體肥厚而嫩,舌苔呈淡白色,面色不華,脣爪呈淡白色,飲食減少,腹脹便溏,容易出汗而氣短。四肢倦怠,精神疲憊懶言,有時也可能會出現便血、崩漏和肌衄等症狀,脈搏虛弱無力。

針對不同的病因和症狀,舌衄的治療應該進行辨證施治。對於心火亢盛舌衄,宜清熱涼血,可以使用瀉心湯、黃連解毒湯加白茅根和生槐米等;對於肝火上衝舌衄,宜清瀉肝火,可以使用當歸龍薈丸、龍膽瀉肝湯加赭石和側柏葉等;對於陰虛火炎舌衄,宜滋陰降火,可以使用六味地黃湯加懷牛膝和生槐米,或者黃連阿膠湯加童便沖服等;對於脾不統血舌衄,宜益氣攝血,可以使用歸脾湯加文蛤散等藥物。

預防舌衄需要注意飲食調養,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和熱性食物的攝入,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情緒激動,適當進行身體鍛煉,增強體質。

【文獻參考】

《血證論·舌衄》:"然口乃胃之門戶,舌在口中,胃火燻之,亦能出血。...舌本乃肝脈所絡,舌下滲血,是肝中的邪熱。"

《辨舌指南·辨舌證治》:"凡舌上出血,稱為口舌衄,多是由於心脾熱盛,血液遭逼妄行。...若有疾病痊癒後仍不止血者,可使用煅人中白一錢,冰片五釐,研磨成細末一起服用,可以止血。"

《內科臨證錄·齒舌衄》:"這個案例中,舌中的齒縫出現出血的情況,可見心腎同病。...人體的陽氣是引導陰血的,而陰血則是陽氣所依賴的。如果心和腎的陰血都不足,那麼"孤陽"就無所依附,會浮越上升,妄行血液,導致出現齒舌出血的情況。治療的方法是使用養陰回陽湯,補充陰血並調理陽氣,將火炎引導回原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