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舌上癰」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舌上癰,病名。系指癰生舌上的病證。《喉科秘旨》卷下:「舌上癰生於舌中心如梅子大,不能言語,此症因熱入心包絡而發,左寸脈宜洪大數,不宜細緩,紅腫者可治,黑者不治。」治宜清熱解毒,可內服涼膈散或黃連解毒湯等。參見舌癰條。

舌上癰,又稱舌癰。是指癰生於舌頭上的病證。舌頭上生癰,多因熱毒壅盛,或外感風熱,或內傷飲食,或情志不遂,肝火上炎,或脾胃濕熱,或肺熱上蒸,或腎陰虧虛,虛火上炎,均可導致舌頭上生癰。

舌上癰的臨床表現為舌頭上出現一個或多個圓形或橢圓形的紅色腫塊,腫塊表面光滑,邊界清楚,周圍有紅暈,觸之疼痛。舌上癰的發病急,病程短,多在數天內可自行消退。

舌上癰的治療以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為主。可用黃連解毒湯、涼膈散等中藥內服,或用金銀花、連翹、蒲公英、板藍根等中藥煎水漱口。

舌上癰是一種常見的口腔疾病,多見於兒童和青少年。如果舌上癰反覆發作,或伴有發熱、頭痛、全身不適等症狀,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舌上癰的預防方法包括:

  1. 保持口腔清潔,飯後漱口。
  2. 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3. 避免熬夜,保持充足的睡眠。
  4. 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

如果出現舌上癰,應及時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