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舌神」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舌神

舌神為中醫診斷學重要名詞,屬舌診核心內容之一,用以判斷人體正氣與病邪之盛衰狀態。其關鍵在於觀察舌質的「榮」與「枯」,二者不僅反映氣血津液之盈虧,更直接關乎疾病預後吉凶。

舌神之表現與意義

  1. 榮舌(有神)

    • 特徵:舌質紅潤鮮明,靈活柔軟,表面津液充沛,光澤自然。
    • 病機:臟腑氣血充盈,正氣未衰,雖病而邪淺易癒。如曹炳章《辨舌指南》所言:「榮者謂有神,靈動精爽,紅活鮮明,得之則生。」此類舌象多見於輕證或病勢向愈之際。
  2. 枯舌(無神)

    • 特徵:舌質晦暗枯澀,乾癟失潤,活動遲鈍,甚則裂紋縱橫,津液全無。
    • 病機:氣血衰敗,津液耗竭,臟腑功能嚴重受損。曹炳章強調:「枯暗而無血色者死」,提示病勢深重,預後不良,常見於久病、重病或陰陽離決之危候。

舌神與臟腑經絡之關係

中醫認為「舌為心之苗」,又通過經絡連屬五臟。舌神之榮枯,實為內在臟腑氣血之外顯:

  • 心主血脈:心血充足則舌色紅活;心陽衰微則舌淡紫無神。
  • 脾主運化:脾氣健運則舌潤澤;脾津虧耗則舌乾枯。
  • 腎藏精:腎精上承則舌體柔潤;真陰枯涸則舌燥裂如鏡。

臨床鑑別要點

  • 動態觀察:舌神須結合病程進退。如溫病過程中,舌由榮轉枯,提示熱邪傷陰;若由枯漸潤,則為陰液來復之佳兆。
  • 真假神辨:偶見危證患者舌面假性濕潤,實為陽氣外脫、津液外泄之「戴陽」徵象,需結合脈證細辨。

歷代醫家極重舌神,如《醫門棒喝》指出:「神者,色中之光澤也……舌之神氣,尤關生死。」故臨證時,察舌神之有無,實為辨別正氣存亡、決斷治法攻補之關鍵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