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舌苔厚」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舌苔厚之中醫辨證詳解
基本概念
舌苔厚乃中醫舌診重要徵象,指舌面上苔質明顯增厚,甚者堆積如粉,覆蓋舌面,使舌質難以透見。此徵象多主裡證,反映臟腑功能失調,邪氣內蘊之病理狀態。《辨舌指南》云:「苔垢薄者,形氣不足;苔垢厚者,病氣有餘。」
病理機轉
舌苔形成乃胃氣蒸騰上承所致,正常為薄白均勻。當外邪入侵或內傷積滯,導致:
- 胃氣壅滯,濁氣上泛
- 脾失健運,濕濁內停
- 陽氣被遏,津液不化
- 熱毒熾盛,燻灼舌面
辨證分型
1. 實熱證
舌象特徵:舌質紅絳,苔黃厚而乾燥,甚則焦裂 病理機制:氣分熱盛,灼傷津液,陽明腑實 臨床表現:高熱煩渴,腹滿便秘,脈洪大或沉實 相關經方:白虎湯、大承氣湯
2. 濕熱證
舌象特徵:舌紅苔黃膩厚,濕潤多津 病理機制:濕熱交蒸,穢濁內蘊,三焦氣化不利 臨床表現:身熱不揚,胸脘痞悶,小便短赤,脈濡數 相關經方:三仁湯、甘露消毒丹
3. 寒濕證
舌象特徵:舌淡紅或淡白,苔白厚膩滑 病理機制:脾陽不振,寒濕內停,痰飲積聚 臨床表現:脘腹冷痛,嘔惡納呆,肢體困重,脈沉緩 相關經方:平胃散、苓桂朮甘湯
4. 痰食積滯
舌象特徵:舌苔白厚如積粉,刮之難去 病理機制:食滯中焦,痰濁壅塞,胃氣上逆 臨床表現:嗳腐吞酸,脘脹拒按,大便不爽,脈滑實 相關經方:保和丸、枳實導滯丸
5. 疫毒初起
舌象特徵:舌質正常或略紅,苔白厚如積粉,扪之糙手 病理機制:疫癘之邪從口鼻而入,伏於膜原 臨床表現:憎寒壯熱,頭身疼痛,脈數 相關經方:達原飲、清瘟敗毒飲
特殊類型
- 霉醬苔:苔厚色如霉醬,黃黑相兼,主濕熱久鬱,常見於濕溫病
- 腐苔:苔厚鬆浮如豆腐渣堆積,主胃氣衰敗,穢濁上泛
- 膩苔:苔厚濁膩,中醫有「如油入面」之喻,主濕濁痰飲
診斷要點
- 觀察苔質之潤燥,辨津液存亡
- 審視苔色變化,別寒熱屬性
- 注意厚苔分布部位,判病位深淺
- 結合舌質變化,察正氣盛衰
- 動態觀察苔象演變,測病勢進退
歷代醫家尤重厚苔之變,《醫宗金鑑》指出:「苔厚者邪重,苔薄者邪輕。」臨證時需四診合參,方能準確辨識厚苔所主之病機。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