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舌態」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舌態,又稱舌象,是指舌體的形態、色澤、苔質等方面的變化。舌態是診斷疾病的重要依據之一。

正常舌態:

  • 舌體大小適中,柔軟靈活,伸縮自如。
  • 舌色淡紅,舌苔薄白而潤。

病理舌態:

  • 舌體強硬:舌體僵硬,伸縮不利,常見於中風、腦血管病、腦炎等疾病。
  • 舌體痿軟:舌體軟弱無力,伸縮不利,常見於脾胃虛弱、氣血不足等疾病。
  • 舌體顫動:舌體不自主地顫動,常見於肝風內動痰濁上擾等疾病。
  • 舌體短縮:舌體縮短,伸縮不利,常見於舌癆、舌萎等疾病。
  • 舌體歪斜:舌體向一側歪斜,常見於中風、腦血管病、腦炎等疾病。

舌態的變化與臟腑功能的盛衰密切相關。因此,通過觀察舌態,可以了解臟腑的功能狀態,對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下面列舉一些常見的舌態與疾病的對應關係:

  • 舌體強硬:多見於中風、腦血管病、腦炎等疾病。
  • 舌體痿軟:多見於脾胃虛弱、氣血不足等疾病。
  • 舌體顫動:多見於肝風內動、痰濁上擾等疾病。
  • 舌體短縮:多見於舌癆、舌萎等疾病。
  • 舌體歪斜:多見於中風、腦血管病、腦炎等疾病。

舌態的變化是複雜的,並不能完全反映臟腑功能的狀態。因此,在臨床診斷中,還需要結合其他症狀和體徵進行綜合分析,才能做出正確的診斷。

舌態是診斷疾病的重要依據之一,但不能單獨使用。在臨床診斷中,還需要結合其他症狀和體徵進行綜合分析,才能做出正確的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