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舌形」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舌形為中醫診斷學重要名詞,屬舌診核心內容之一,主要通過觀察舌體形態變化以辨別病機性質與臟腑虛實。以下分述常見舌形及其臨床意義:
一、老嫩舌
- 蒼老舌:舌質堅斂粗糙,紋理分明,色澤偏暗。主實熱證或痰瘀內阻,因邪氣亢盛、氣血壅滯所致,常見於外感熱病中期或內傷積滯。
- 嬌嫩舌:舌體浮胖虛軟,邊緣圓鈍,色淡而潤。主虛寒證或陽氣衰微,因氣血失充、臟腑功能低下,多見於慢性病或年老體弱者。
二、胖大舌
舌體較常人腫大,邊緣飽滿,甚則滿口。分三類:
- 心脾熱盛:舌紅而胖,伴見黃膩苔,因熱毒上攻或濕熱蘊結。
- 痰濕內停:舌淡白胖大,苔白滑黏膩,屬脾失健運、水濕不化,易見於水腫病證。
- 中毒性腫脹:舌色紫暗脹滿,多因藥毒或食物中毒,氣血逆亂所致。
三、瘦薄舌
舌體瘦小菲薄,甚至呈條狀。病機有二:
- 氣血兩虛:舌淡白而薄,質地柔軟,伴面色萎黃,屬心脾虧虛、生化不足。
- 陰虛火旺:舌紅絳瘦薄少津,多因熱病傷陰或久病耗液,陰虛內熱灼爍舌體。
四、芒刺舌
舌面乳頭高突如刺,捫之棘手,色多紅赤。
- 邪熱熾盛:芒刺集中於舌尖,屬心火上炎;若布滿全舌,則為三焦熱毒壅滯。
- 胃腸燥結:芒刺伴黃厚燥苔,見於陽明腑實證,因燥熱內結、津液枯涸。
五、裂紋舌
舌面出現深淺不一、形態各異的裂溝,無苔覆蓋。
- 陰血虧虛:裂紋細淺,舌色淡紅,多見於慢性失血或思慮過度。
- 熱盛傷陰:裂紋深長,舌紅少苔,因溫病後期或久病陰分受灼。
- 先天稟賦:部分健康者可見橫紋,但無病態表現。
六、齒痕舌
舌邊緣呈鋸齒狀壓痕,多伴胖大舌象。
- 脾陽虛衰:齒痕舌淡白濕潤,屬脾失運化、水濕浸淫,常見於泄瀉或痰飲病。
- 氣血雙虧:齒痕伴舌體瘦薄,為氣虛無力推動血行,兼見血虛失榮。
中醫認為,舌形變化與臟腑氣血盛衰密切相關,需結合舌色、苔質綜合分析。如胖大舌兼見青紫,提示陽虛血瘀;瘦薄舌伴裂紋,則陰虛程度更甚。此類辨證要點,體現中醫「司外揣內」的診斷特色。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