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舌診」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舌診概論

舌診為中醫望診之核心內容,亦為臨床辨證之重要依據。舌象能直觀反映人體氣血盛衰、病邪性質及臟腑功能狀態,故有「舌為心之苗,脾之外候」之說。苔由胃氣蒸化而生,臟腑經脈與舌相連:手少陰心經之別繫舌本,足少陰腎經挾舌本,足厥陰肝經絡舌本,足太陰脾經連舌本而散舌下。五臟六腑之病變,皆可透過舌質與舌苔之形色變化顯現。

舌質與舌苔之辨察

  1. 舌質(舌體)

    • 色澤
      • 淡白舌:主氣血虛弱或陽虛寒盛。
      • 紅舌:多屬熱證,深紅為實熱,鮮紅為虛熱。
      • 絳舌:熱入營血或陰虛火旺。
      • 青紫舌:氣滯血瘀或寒凝陽衰。
    • 形態
      • 胖嫩齒痕:脾腎陽虛,水濕內停。
      • 瘦薄裂紋:陰血虧虛,津液耗傷。
      • 瘀斑點刺:血瘀或熱毒熾盛。
  2. 舌苔

    • 苔色
      • 白苔:主表證、寒證,厚白膩苔為痰濕內蘊。
      • 黃苔:主裏熱,深黃焦黃為熱勢加重。
      • 灰黑苔:寒極或熱極,需結合潤燥辨之。
    • 苔質
      • 薄厚:苔薄示病輕,苔厚為邪盛。
      • 潤燥:潤澤為津液未傷,乾燥為熱傷陰液。
      • 腐膩:腐苔多宿食痰濁,膩苔主濕濁內阻。

舌診辨證要點
曹炳章《辨舌指南》云:「辨舌質可判臟腑虛實,視舌苔能察六淫淺深。」臨床需舌質與舌苔合參:

  • 舌質與舌苔一致:如紅舌黃苔屬裏熱實證,淡白舌白滑苔為虛寒證。
  • 舌質與舌苔相悖:如紅舌白膩苔,需考慮素體陰虛兼痰濕,須四診合參以明病機。

舌象動態變化與病機
舌象隨病情進退而變,如外感病中苔由白轉黃,示邪氣入裏化熱;若舌質由淡轉絳,則提示熱傷營陰。久病見舌苔驟退而光剝,多屬胃氣衰敗之危候。

附:特殊舌象

  • 鏡面舌:舌光無苔,胃陰枯涸或氣陰兩竭。
  • 地圖舌:苔剝落如地圖,主胃氣陰兩虛或過敏體質。
  • 芒刺舌:舌面紅點隆起,多為心火亢盛或熱毒內熾。

舌診之精微,在於統觀形色、參合脈證,方能洞悉病本,為中醫辨證論治之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