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舌質」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舌質,又稱舌體,乃舌之肌肉脈絡組織所構成,為中醫舌診核心觀察內容之一。其形色變化與臟腑氣血盛衰密切相關,故有「血病觀質」之說,與主司病邪淺深之舌苔形成診斷對照。

臟腑分部與舌質關係
中醫以舌面區域對應五臟六腑:舌尖屬心肺,反映上焦氣機與血脈運行;舌邊候肝膽,可察情志鬱結或疏泄失常;舌中對應脾胃,顯現中焦運化與水穀精微之狀;舌根主腎,關乎下焦元氣盛衰及先天之本。此分部理論源自《內經》「上以候上,下以候下」之診法原則。

舌質診察要點

  1. 色澤辨證

    • 淡白舌:主氣血兩虛或陽虛寒證,血不榮舌則色淡
    • 紅絳舌:熱證標誌,深紅為營分有熱,絳紫屬熱入血分
    • 青紫舌:氣滯血瘀之徵,全舌青紫多屬寒凝血瘀,斑點紫暗常見於癥瘕積聚
  2. 形態變化

    • 胖大舌:舌體腫脹邊有齒痕,多因脾虛濕困或水飲內停
    • 瘦薄舌:陰血虧虛之象,常見於久病耗傷或胃氣衰敗
    • 裂紋舌:陰液虧損不能上濡,或血虛失養所致
    • 芒刺舌:熱邪亢盛,臟腑陽熱熾灼於舌絡
  3. 動態異常

    • 痿軟舌:氣血俱虛經脈失養,或高熱傷陰筋脈失濡
    • 歪斜舌:肝風內動痰瘀阻絡之兆,多見於中風先兆
    • 顫動舌:血虛生風或肝陽化風,亦見於酒毒內蘊者

舌質與病機關聯
舌質變化實質反映臟腑本質病變,《傷寒舌鑑》強調:「舌者心之苗,其色本紅,紅不露質為平。」正常舌質當呈淡紅明潤,乃氣血調和之象。若見:

  • 舌質乾燥:津液耗傷或陽氣不能化津上承
  • 舌面瘀斑:久病入絡,血瘀徵兆
  • 舌底絡脈迂曲:氣滯血瘀重要客觀指徵

歷代醫家尤重舌質神氣,《辨舌指南》指出:「榮者謂有神彩,凡舌質有光有體,不論黃白灰黑,刮之裡面紅潤,神氣榮華者,諸病皆吉。」此說揭示舌質診察不僅在形色,更須審其神氣存亡,此為判斷疾病預後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