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舍脈從證」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舍脈從證: 重點強調病證而非脈象

舍脈從證是中醫的名詞,指在辨證過程中,脈證表現不一致時,要從整體病情來判斷疾病本質,而不僅僅依賴脈象來診斷和治療。

在《醫宗必讀.脈法心參》一書中提到,脈浮為表證,一般治療方法是發汗,這是常見的治療規範。但也有一些情況下,即使脈象浮大,但伴有心下硬、發熱等症狀,屬於內臟病變,此時就不宜發汗,而應該使用攻下的治療方式。

另一方面,脈象遲緩常常被視為寒證,宜用溫熱藥物治療。然而,如果陽明脈遲緩的患者,並不惡寒,且還有身體汗出的情況,此時也不宜使用溫熱藥物,而要用大承氣湯來瀉下。

以上四個例子都表明,在辨證過程中,我們必須綜合考慮脈證的整體表現,不能只依賴單一的脈象來作出判斷,否則可能會導致誤診的情況發生。

舍脈從證是辨證論治的重要原則之一。在臨床實踐中,醫生需要根據患者具體的症狀,進行全面分析,才能做出正確的診斷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