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射工病」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射工病

射工病,又稱「短狐病」或「蜮病」,為中醫古籍所載之特殊蟲毒病症,多見於江南山澗水域。其病因乃「射工毒蟲」(形似短狐或蜮)含沙射影,侵襲人體所致。此蟲夏月棲息水中,人或涉水、洗浴,或遇雨水氾濫時,蟲隨水流侵染人體,甚或附著牛馬蹄跡而傳播。

病因病機

射工之毒屬「蟲毒」範疇,其性峻烈,侵襲人體後,初則伏於肌表,繼而內攻經絡臟腑。毒邪先犯營衛,致氣血逆亂,後深陷血分,耗傷陰液,甚則蝕肉成瘡。其病機關鍵在於「毒蘊血熱,腐肉成疽」,與溫病學中「火毒熾盛」之證相類。

臨床表現

射工病之症狀複雜,輕重不一,可分為初期與成瘡兩階段:

  1. 初期證候

    • 狀類傷寒或中惡:驟發寒熱、頭痛如劈、身強肢急、骨節酸楚,或見神昏不語。
    • 特徵性症狀:晨起稍舒,日晡加劇(申酉時病情轉重),寒熱交作,胸悶煩亂。
    • 毒深之兆:三日內齒齦出血,若不急治,恐致危殆。
  2. 成瘡階段
    毒邪外發為瘡,其瘡形態多樣,預後凶險:

    • 黑黶瘡:瘡色黯黑如痣,觸之如芒刺,痛不可忍。
    • 火灼瘡:皮膚熛起,如烈火灼傷,數日內可斃命。
    • 陷穿瘡:瘡口深陷如針孔,伴寒熱起伏。
    • 石癤瘡:腫硬如石,潰後難斂。
    • 毒中頭面或腰以上者,病勢急迫,易內攻心包;中於腰以下者稍緩,然遷延百日方癒。

治法與方藥

中醫治療以「清熱解毒、涼血透瘡」為大法,內外兼治:

  • 內服方
    • 赤莧莖葉汁馬齒莧汁:搗爛取汁飲,解血分熱毒。
    • 升麻射乾湯:升麻、射乾配伍,宣透鬱火,解毒利咽。
    • 後世醫家擴充:可酌加黃連、黃芩、梔子等清熱,丹皮、赤芍涼血散瘀。
  • 外治方
    • 以赤莧、馬齒莧滓外敷瘡口,拔毒生肌。
    • 瘡潰者可用黃連膏(黃連、黃柏、當歸等)塗敷,防毒邪內陷。

古籍考據

《諸病源候論·射工候》詳述其病源與證治,指出「射工含沙射影」之說,雖涉傳奇,然所述症狀與蟲毒致病的「瘴毒」「蠱毒」病理相合。此病於現代或近似「寄生蟲感染」或「毒蟲性皮炎」,然中醫從「毒邪」論治,強調辨證與解毒並重。

射工病之記載,體現中醫對蟲毒類疾病的深刻觀察,其治療思路至今仍具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