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蟲瘕」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蟲瘕,病證名。寄生蟲結聚腸中所致的瘕病。《靈樞.厥病》:「腸中有蟲瘕及蛟蛕,皆不可取以小針。心腸痛,憹作痛,腫聚往來上下行,痛有休止,腹熱喜渴,涎出者,是蛟蛕也。」《類經.針刺類》:「此言蟲瘕在腸胃中,亦為心腹痛也。」「蟲瘕之證,其痛則懊憹難忍,或肚腹腫起而結聚於內,或往來上下而行無定處,或蟲動則痛,靜則不痛而有時休止,或腹熱喜渴而口涎出者,是皆蛟蛔之為患也。」本證與蟲積類似。詳瘕病條。
蟲瘕是一種寄生蟲結聚腸中所致的瘕病。其主要症狀為心腹疼痛,腫脹,往來上下,痛有休止,腹熱喜渴,口涎出。本證與蟲積類似,但蟲瘕的疼痛較為劇烈,且有時會出現休止。此外,蟲瘕患者還常常伴有腹熱喜渴,口涎出等症狀。
治療蟲瘕,可用中醫中藥治療。常用方劑有:
- 烏梅丸:由烏梅、生薑、大棗、甘草組成。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作用。
- 半夏瀉心湯:由半夏、黃連、黃芩、生薑、大棗組成。具有清熱燥濕、和胃降逆的作用。
- 大黃蟅蟲丸:由大黃、蟅蟲、甘草組成。具有攻積逐蟲、清熱解毒的作用。
此外,還可配合針灸治療。常用穴位有:
- 足三里:位於小腿外側,外踝尖下三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具有健脾益氣、化濕止瀉的作用。
- 中脘:位於上腹部,胸骨下端與肚臍連線的中點。具有和胃降逆、消食化積的作用。
- 天樞:位於腹部,肚臍旁開兩寸。具有健脾和胃、理氣止痛的作用。
通過中醫中藥和針灸治療,可以有效緩解蟲瘕的症狀,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