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身面卒浮腫」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身面卒浮腫

證名:指身體及頭面部突然出現浮腫之症候。此證多因脾腎兩虛,水濕不化,泛溢肌表所致。

病因病機

  1. 腎虛水泛:腎為水臟,主司水液代謝。若腎氣虛弱,氣化失職,則水液妄行,泛溢肌膚。
  2. 脾虛濕困:脾主運化水濕,脾虛則土不制水,水濕內停,流溢於皮膚腠理,遂致浮腫。
  3. 外邪誘發:偶因風寒濕邪外襲,內合脾腎之虛,亦可驟然引發水腫。

臨床表現

  • 頭面、四肢或全身突然浮腫,按之凹陷。
  • 或伴上氣喘息,乃水氣上凌於肺所致。
  • 大小便不利,因水濕內停,氣化不利之故。

古籍論述
《太平聖惠方》卷五十四云:「身面卒浮腫者,亦水病之候也。此由腎脾虛弱之所為也。腎主水也,今腎虛,故水妄行;脾主於土,脾虛不能制水,故水流溢散入皮膚,全身面卒然浮腫也。」

治療方藥

  1. 鯉魚湯:利水消腫,兼補脾腎,適用於虛中夾實之證。
  2. 甜葶藶圓:瀉肺行水,主治水氣壅肺之喘滿浮腫。
  3. 甘遂圓:攻逐水飲,用於水濕壅盛、二便不利之實證。

辨證要點

  • 需分虛實,實者多見腫勢急劇、二便不利;虛者腫勢較緩,伴脾腎不足之象。
  • 治則以健脾溫腎、利水消腫為主,實證可暫用攻逐,虛證當標本兼顧。

相關理論延伸
此證與「風水」「皮水」有相似之處,然「身面卒浮腫」更強調發病之驟,且多責之脾腎內傷,與外感風濕所致之「風水」病機有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