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身瘦不孕」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身瘦不孕

定義與源流
「身瘦不孕」為中醫婦科不孕症證型之一,首見於清代《傅青主女科》。指婦女形體瘦削虛弱,長期難以孕育之病症。此類患者多因先天稟賦不足,或後天失養,導致精血虧虛,影響衝任二脈及胞宮功能,故難以受孕。

病因病機

  1. 精血不足:瘦弱之人,陰血本虛,肝藏血、腎藏精,精血互生。若精血虧耗,則肝失濡養,肝陽偏亢,肝火內熾,反灼腎陰,形成「陰虛火旺」之病理循環。
  2. 衝任失養:精血為月經及胎孕之物質基礎。精血不足則衝任空虛,胞宮失於濡潤,難以攝精成孕。
  3. 脾胃虛弱:瘦人多兼脾胃虛弱,化源不足,氣血生化乏源,進一步加重精血虧虛。

臨床表現

  • 形體消瘦,面色萎黃或顴紅
  • 月經量少、色淡或經期延後,甚則閉經
  • 頭暈耳鳴,腰膝酸軟,五心煩熱
  • 舌質偏紅、少苔,脈細數或弦細

治法與方藥
傅青主提出「滋陰補腎,養血調經」為治療大法,主方用養精種玉湯(熟地黃、當歸、白芍、山茱萸)。此方以熟地、山茱萸補腎填精,當歸、白芍養血柔肝,共奏滋腎水、平肝火、調衝任之效。

中醫理論延伸

  1. 肝腎同調:中醫認為「肝腎同源」,精血互化。治療上需兼顧滋腎水以涵肝木,如加用女貞子、旱蓮草等滋補肝腎之品。
  2. 顧護脾胃:可佐以白朮、茯苓等健脾益氣,助氣血生化,以充養精血。
  3. 虛火處理:若陰虛火旺明顯,可酌加知母、黃柏等清虛熱,但需避免苦寒傷陰。

與其他不孕證型鑑別

  • 痰濕不孕:形體肥胖,痰濕壅滯,治以化痰燥濕為主。
  • 宮寒不孕:畏寒肢冷,經行腹痛,治以溫經散寒為要。
  • 肝鬱不孕:情志不暢,經前乳脹,治以疏肝解鬱為先。

總結
「身瘦不孕」之核心在於精血虧虛與陰陽失衡,治療需著重滋養肝腎、調和衝任,並根據兼證靈活加減,以恢復胞宮孕育之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