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蟲積脹」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蟲積脹

蟲積脹,又稱蟲脹,屬中醫鼓脹病之一類,首見於《醫學入門·鼓脹》。其病因多由腸道寄生蟲(如蛔蟲、絛蟲、蟯蟲等)積聚,阻滯氣機,導致脾胃運化失常,水穀精微不得輸布,濕濁內停,氣血瘀滯,久而形成腹部脹滿之症。

病因病機

  1. 蟲積內阻:寄生蟲寄生腸道,吸食水穀精微,耗傷氣血,蟲體聚積可阻礙腸道氣機升降,使腑氣不通,腹脹乃生。
  2. 脾胃虛弱:若素體脾虛,運化無力,濕濁內生,更易滋生蟲患;蟲積反過來進一步損傷脾胃,形成惡性循環。
  3. 氣滯血瘀:蟲積日久,氣機不暢,血行受阻,可兼見腹部青筋暴露、刺痛等瘀血徵象。

臨床表現

  • 主症:腹部脹滿,按之柔軟或可觸及條索狀物,時有蠕動感,或伴陣發性腹痛。
  • 兼症:面色萎黃或見白斑(蟲斑)、消瘦乏力、食欲異常(嗜食異物或厭食)、磨牙、夜寐不安,或見大便排出蟲體。
  • 舌脈:舌質淡紅或見紅點(蟲斑),苔白膩或黃膩;脈弦滑或沉細。

中醫辨證與治療

  1. 蟲積氣滯證

    • 特點:腹脹時輕時重,腹痛陣作,噯氣或矢氣後稍舒。
    • 治法:驅蟲為主,佐以行氣化濕。
    • 方藥:可選烏梅丸(《傷寒論》)加減,或化蟲丸(《太平惠民和劑局方》)配合木香、檳榔等行氣之品。
  2. 脾虛蟲積證

    • 特點:腹脹綿綿,倦怠乏力,食少便溏。
    • 治法:健脾益氣,輔以驅蟲。
    • 方藥六君子湯(《醫學正傳》)合使君子散(《證治準繩》),酌加雷丸、榧子等驅蟲藥。
  3. 蟲積血瘀證

    • 特點:腹脹堅硬,青筋顯露,疼痛固定。
    • 治法:驅蟲化瘀,通絡消脹。
    • 方藥檳榔四消丸(《醫宗金鑒》)加桃仁、紅花等活血之品。

相關古籍記載

  • 《醫學入門》指出蟲脹因「蟲聚成團,阻塞腸胃」,強調驅蟲與調理脾胃並重。
  • 《醫宗金鑒》提及蟲積脹若久不治,可轉為「單腹脹」(類似肝硬化腹水),提示蟲病深重時需兼顧扶正祛邪。

蟲積脹之辨治,須結合患者體質與蟲邪輕重,標本兼顧,方能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