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深刺」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深刺

深刺為針刺手法之一,指針體進入組織較深的程度,主要依據穴位特性、病症性質及患者體質而定。此手法最早見於《靈樞·終始》,其中提及:「脈實者,深刺之。」又云:「痛而以手按之不得者,陰也,深刺之。」顯示深刺適用於實證、陰證及病位較深之症候。

深刺之適應範圍

  1. 穴位特性:肌肉豐厚處之穴位,如環跳、秩邊等,適宜深刺;反之,肌肉淺薄處則需改採斜刺或橫刺。
  2. 病症性質
    • 寒證:寒性收引,病位多深,深刺可達溫通經絡之效。
    • 實證:邪氣盛實,深刺可瀉邪氣,如《內經》所言「實則瀉之」。
    • 痛證:若疼痛部位深在,按之不得,屬陰證,宜深刺以引氣達病所。
  3. 患者體質:體質強壯、氣血充盈者,或針感遲鈍者,可施以深刺以加強刺激量。

深刺與經絡理論

深刺之運用需結合經絡循行與氣血深淺。例如:

  • 陽經穴位:多位於肌肉豐厚處,如足陽明胃經之足三里,可深刺以調和胃氣。
  • 陰經穴位:如手太陰肺經之太淵,因位於腕部,肌肉較薄,深刺需謹慎。

操作要點

深刺時需掌握「得氣為度」,即針下得氣後,再依據病情調整深度。若過度深刺,可能傷及內臟或大血管,故需熟知解剖位置。例如:

  • 背部穴位:如肺俞、心俞等,宜斜刺避免直刺過深傷及肺臟。
  • 胸腹穴位:如中脘、關元,需注意腹腔臟器,深刺時以患者耐受為準。

古典文獻佐證

《黃帝內經》多次強調深刺與淺刺之辨證關係,如《靈樞·官針》提到:「病深針深,病淺針淺。」後世醫家如《針灸大成》亦指出:「針之深淺,隨病所至。」均說明深刺需因病、因穴而異。

深刺作為針灸重要手法,其運用需基於辨證論治,結合穴位解剖與患者個體差異,方能發揮最佳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