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醫家<深師>的簡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深師
深師,南北朝時期宋齊間著名醫家,為佛門僧人,精於醫術,尤擅治療氣病。其醫術承襲前人經驗,並融合自身臨床心得,於中醫方劑學領域貢獻卓著。深師曾廣泛蒐集當時名醫支法存等諸家驗方,加以整理彙編,輯成《僧深藥方》(又稱《深師方》)三十卷。該書雖已散佚,然部分內容仍可於《外台秘要》、《醫心方》等後世醫籍中窺見,成為研究南北朝醫學的重要文獻。
學術特色與貢獻
- 氣病理論與臨床應用
深師對氣病治療有獨到見解。中醫所謂「氣病」,泛指氣機失調所致諸症,如氣滯、氣逆、氣虛等。深師承襲《內經》「百病生於氣」之說,重視調暢氣機,其方劑多從疏肝理氣、健脾益氣、降氣平逆等法著手,反映當時醫家對氣血辨證的深入認識。 - 方劑彙編與傳承
《深師方》收錄大量驗方,內容涵蓋內、外、婦、兒各科,尤以治療風疾、腳氣、虛勞等病症見長。書中部分方劑如「五補丸」、「茯苓湯」等,被《外台秘要》轉引,顯示其臨床價值。這些方劑組方嚴謹,多用配伍平和之品,體現深師融合佛家「調和」思想與中醫藥性理論的特點。 - 佛醫結合的診療思維
作為僧醫,深師可能受佛教醫學影響,重視身心調攝。其方藥除治療軀體病症外,亦見安神定志、調和情志之方,與中醫「形神合一」理論相契合。此種融合宗教養生觀與傳統醫理的特色,反映南北朝時期醫佛交流的歷史背景。
歷史影響
深師之方雖散佚不全,然其佚文為唐代王燾、日本丹波康賴等醫家所重,成為考察六朝醫學演變的關鍵資料。其對氣病的論治經驗,亦為後世金元醫家發展氣血理論提供借鑑。透過現存佚方,可窺見南北朝時期方劑學由簡趨繁、辨證日趨精細的發展軌跡。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