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蟲積經閉」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蟲積經閉

病證名,屬經閉證型之一,首見於顧膺陀所著《婦科集》。指因體內蟲積內擾,耗傷陰血,導致沖任失養、月經閉止之證。此證多與腸道寄生蟲(如蛔蟲、絛蟲等)相關,蟲積日久,不僅影響脾胃運化,更因蟲體耗損精微,致使氣血虧虛,胞宮失濡,經血無源而下,遂成經閉。

臨床表現
患者月經閉止,面色晦暗或萎黃,肌膚乾燥失潤,食慾異常,或見多食易饑,或嗜食異物(如泥土、生米等)。蟲積內阻時,臍周或下腹時發疼痛,按之可觸及條索狀結塊,或伴見脘腹脹滿、大便不調(或溏瀉或秘結)。舌質多淡紅,苔薄白或微膩,脈象細滑或沉弦。

病因病機

  1. 蟲積耗血:蟲體寄生腸道,劫奪水穀精微,陰血生化不足,沖任空虛,血海不盈。
  2. 脾胃損傷:蟲積阻滯中焦,脾失健運,胃納失常,氣血化生乏源。
  3. 氣機鬱滯:蟲擾腸腑,氣機不暢,久則影響肝之疏泄,加重經脈壅滯。

治法

  1. 先攻後補:首重驅蟲祛積,待蟲去後再調補氣血。

    • 驅蟲:選用《婦科集》雄砂丸(主含雄黃、砂仁等),或萬應丸(含檳榔、雷丸等),以殺蟲消積。
    • 調脾胃:蟲去後予香砂六君子湯加減,健脾和胃,助氣血生化。
    • 補氣血:選用人參養榮湯或歸脾湯,填補沖任,調經通閉。
  2. 兼顧行滯:若氣滯明顯,可佐柴胡、香附疏肝理氣;腹痛甚者加烏梅、川椒安蛔止痛。

古籍參考
《婦科集》強調「蟲去則血自生」,驅蟲為治標之關鍵,然蟲性喜溫惡苦,用藥時需配伍苦辛之品(如黃連、吳茱萸),以增驅蟲之效。後世醫家亦主張驅蟲後需觀察脾胃功能,防蟲藥傷正,可酌加山藥、茯苓等甘淡實脾。

此證雖屬實中夾虛,然不可驟用滋膩補血,恐礙蟲積排出,須遵循「先攻邪、後扶正」之序,方能標本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