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蟲積腹脹」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蟲積腹脹
證名:蟲積腹脹,指因腸道寄生蟲積聚,阻滯氣機,導致腹部脹滿不適的一種病證。此證多見於小兒,亦可發生於成人,屬中醫「蟲積」範疇,與脾胃功能失調、濕熱內蘊或飲食不潔密切相關。
病因病機:
- 飲食不潔:誤食沾染蟲卵之生冷、腐敗食物,蟲體寄生腸道,耗傷氣血,阻礙脾胃運化。
- 脾胃虛弱:脾虛濕盛,氣血不足,腸道失於溫養,蟲體易於滋生。
- 濕熱內蘊:濕熱環境助長蟲體繁殖,蟲積日久,進一步阻滯氣機,形成腹脹。
臨床表現:
- 腹部特徵:腹皮脹急,肚大青筋,或可觸及腹內條索狀塊扛(蟲體聚集成團)。
- 飲食異常:雖腹脹仍能進食,或偏嗜異物(如生米、泥土),面色萎黃,唇色淡白。
- 蟲徵外現:面部可見白斑(蟲斑)、指甲白點,或大便偶見排出蛔蟲、蟯蟲等。
- 兼症:時有臍周疼痛,噯氣泛酸,夜間磨牙,睡眠不安。
治療原則:
以「驅蟲為主,調理脾胃為輔」,根據蟲體類型及患者體質選方:
- 驅蟲導滯:
- 萬應丸(《醫學心悟》):含檳榔、雷丸、苦楝皮等,殺蟲力強,適用於蛔蟲、絛蟲。
- 使君子丸(《小兒藥證直訣》):以使君子為主,配檳榔、蕪荑,善治小兒蛔積。
- 化蟲丸(《太平惠民和劑局方》):針對多種腸蟲,兼緩解腹痛。
- 健脾和胃:蟲去後以參苓白朮散、香砂六君子湯調理,恢復運化功能。
相關鑑別:
- 食積腹脹:無蟲徵,多因暴食傷脾,脘腹脹滿拒按,噯腐吞酸。
- 氣滯腹脹:情志誘發,脹滿走竄,得噯氣或矢氣則舒。
古籍參考:
- 《癥因脈治》指出:「蟲積腹脹之症,肚大青筋……或腹起塊扛。」強調蟲體有形之積的特徵。
- 《醫宗金鑒》提及:「蟲病面黃肌瘦,唇生白點,愛食甜物。」補充蟲積的面部辨證要點。
此證若未及時治療,蟲體纏結可致「蟲瘕」(腸梗阻),或耗傷氣血成「疳積」,故早期辨蟲施治尤為關鍵。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