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神光自見症」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神光自見症

證名,又稱電光夜照神光自現症,屬中醫眼科病症之一。其臨床特徵為患者自覺目外有神光閃現,狀如電光掣動,或似火焰霞明,時發時止,倏忽而過。此症類似於現代醫學所稱之視網膜刺激閃耀性暗點,多與視覺異常相關。

病因病機

中醫認為,此症主要因陰精虧損清氣拂郁玄府大傷所致。

  1. 陰精虧損:肝腎陰虛,精血不足,目失所養,虛火上炎,擾亂神光。
  2. 清氣拂郁:氣機不暢,清陽不升,濁陰不降,導致目絡鬱滯,神光外越。
  3. 玄府大傷:玄府為氣血津液出入之門戶,若因勞倦、情志失調或久病耗傷,玄府閉塞,孤陽無所依附,飛越於外,遂見神光閃現。

辨證論治

此症以陰虛陽亢為本,治宜育陰潛陽,兼以疏利玄府、調暢氣機。

  • 主方地黃飲子加減

    • 熟地黃、山茱萸、石斛:滋補肝腎,填精益髓。
    • 麥冬、五味子:養陰斂陽,寧心安神。
    • 遠志、茯苓:交通心腎,安神定志。
    • 肉桂(少量)、附子(少量):引火歸元,助陽化氣。
    • 可酌加鉤藤、石決明以平肝潛陽;若兼氣鬱,可加柴胡、香附疏肝解郁。
  • 其他辨證用藥

    • 若陰虛火旺明顯,可合用知柏地黃丸以清降虛火。
    • 若痰濕內阻,眩暈伴神光閃現,可加半夏、陳皮化痰通絡。

古籍記載

此症見於《證治準繩·七竅門》,描述為「目外自見神光,如電閃掣」,並指出其與肝腎陰虛、陽氣浮越密切相關。清代《目經大成》亦提及「孤陽飛越,神光自現」,強調需從滋陰攝陽論治。

與現代醫學關聯

中醫所述之神光自見症,與現代視網膜電生理異常偏頭痛先兆(閃輝性暗點)有相似之處,然中醫治療著重於整體調理,從肝腎、氣血、玄府等多層面辨證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