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神昏」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神昏

神昏是指神識昏亂,不省人事,甚至對外界刺激毫無反應的狀態。在古典醫籍中,神昏有多個名稱,例如《素問》稱之為“暴不知人”、“不知與人言”;《傷寒論》則稱之為“不識人”;《諸病源候論》、《張氏醫通》等則稱之為“昏憒”;《丹溪心法》稱之為“昏不知人”、“昏迷”;《醫宗必讀》、《證治準繩》、《症因脈治》等也稱之為“昏迷”。神昏與“嗜睡”是不同的,嗜睡是指病者時常想睡,但喊叫即可醒來,醒後又會再次入睡。神昏也與“暈厥”不同,前者人事不省,時間較長,不易迅速恢復;後者則是突然昏倒,神識昏迷,時間較短,並逐漸恢復。此外,“屍厥”、“大厥”和“煎厥”也存在神識不清的症狀,常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狀如昏死,很長時間無法恢復,因此也被歸類為神昏的範疇。氣厥、血厥、痰厥、食厥則是神志改變較短暫的一種神識不清,因此在“暈厥”節中加以討論。神昏與“鬱冒”也有所區別,鬱冒指的是一種鬱悶眩暈的狀態,嚴重時可能會發生暫時性昏厥,造成鬱悶眩暈的原因可能是血虛、津液受傷、肝氣鬱結或外邪阻遏,《金匱要略·婦人妊娠病脈證並治》中有記載:“產婦鬱冒,…所以然者,血虛而厥,厥而必冒”。有關婦女因“熱入血室”、“子癇”或“小兒驚風”而引起的神昏情況,將在相應的條目中進行介紹,不在本節中討論。

常見證候

以下是一些常見的神昏的證候:

熱陷心包神昏

  • 高熱煩躁
  • 神昏譫語
  • 目赤脣焦
  • 舌強語蹇
  • 發疹發斑
  • 四肢厥冷
  • 溲赤便結
  • 舌質紅絳
  • 脈洪而數

腑熱燻蒸神昏

  • 神識不清
  • 譫言妄語
  • 循衣摸床
  • 高熱或日晡潮熱
  • 面紅目赤
  • 腹部脹滿,按之堅硬
  • 大便不通或熱結旁流
  • 小溲黃赤
  • 舌苔老黃,焦燥起刺
  • 脈洪大或沉伏有力

熱毒攻心神昏

  • 壯熱昏譫
  • 頭面紅腫
  • 咽腫喉爛
  • 衄血便血
  • 斑疹紫黑
  • 瘡瘍或丹毒漫延,流注四竄
  • 舌絳苔焦或生芒剌
  • 脈滑而數或六脈沉細而數

暑邪上冒神昏

  • 猝然昏僕
  • 身熱肢厥
  • 面色潮紅,可能有面垢
  • 氣粗如喘
  • 冷汗不止
  • 小便短赤
  • 脈虛數而大

濕熱矇蔽神昏

  • 身熱不揚
  • 口苦粘膩,渴不欲飲
  • 面目發黃
  • 四肢困重
  • 胸腹痞悶
  • 下痢赤白
  • 神識昏沉,時明時昧,或昏迷不醒
  • 舌紅苔黃垢膩
  • 脈濡細或滑數

熱盛動風神昏

  • 高熱抽搐
  • 神識昏迷
  • 灼熱肢厥
  • 角弓反張
  • 頸項強直
  • 兩目上翻
  • 面紅目赤
  • 小便短赤
  • 大便祕結
  • 舌質紅
  • 脈弦數

陰虛風動神昏

  • 時有頭暈眼花
  • 肢體麻木或震顫
  • 突然昏倒
  • 言語謇澀
  • 半身不遂
  • 口眼喎斜
  • 舌紅少苔
  • 脈弦細而數

風痰內閉神昏

  • 突然昏僕
  • 不省人事
  • 震顫抽搐
  • 口角流延
  • 喉中痰鳴
  • 口眼喎斜
  • 半身不遂
  • 舌苔白膩
  • 脈弦滑

瘀血乘心神昏

  • 神識不清
  • 譫言妄語
  • 狂躁不安
  • 舌蹇短縮
  • 身體灼熱
  • 少腹硬滿
  • 面脣爪甲青紫
  • 大便色黑易解
  • 小溲尚清
  • 舌質紫暗
  • 脈沉

以上是一些常見的神昏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