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神火丹」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神火丹

病名:神火丹為小兒丹毒之一,首載於《諸病源候論》卷四十九,屬中醫外科疾病範疇。其特徵為丹毒發於兩臂膀(即上肢外側),發病急驟,皮色迅速轉為赤黑,病程多在一日內變化顯著。

病因病機
中醫認為,此症多因風熱邪毒外襲,或胎毒內蘊,與血熱相搏,鬱於肌膚而成。《諸病源候論》指出,小兒腠理疏薄,氣血未充,易受外邪侵擾,熱毒熾盛則化火成丹。其色赤黑者,提示熱毒已深,血分受灼,甚則瘀阻絡脈。

臨床表現
初起患處皮膚焮紅灼熱,腫脹疼痛,邊界清晰,隨病情發展,色轉深赤或紫黑,或伴發熱煩躁。因火性炎上,故多見於上肢陽明、少陽經所過之處。

外治方藥

  1. 梔子仁外敷法:取梔子仁搗研為細末,以醋調和成糊狀,敷於患處。梔子性寒,善清三焦火毒,醋能散瘀解毒,共奏清熱涼血、消腫止痛之效。
  2. 景天汁塗法:採新鮮景天(如佛甲草),搗爛絞取汁液,直接塗抹丹毒部位。景天性涼味苦,具清熱解毒、散瘀消腫之功,尤宜於熱毒熾盛之證。

內治原則(據後世醫家補充):
若熱毒內攻,可配合內服清熱解毒、涼血化瘀之劑,如黃連解毒湯、犀角地黃湯(現多以水牛角代犀角)加減。然須辨證施治,視患兒體質及兼證調整。

古籍考據
除《諸病源候論》外,《幼幼集成》亦提及小兒丹毒分類,認為神火丹屬「五色丹」之一,其病機與心火亢盛相關,治療上強調「瀉心涼血」為要。

備考
神火丹之名,或與其發病迅猛、色赤如火焰相關,符合中醫「取象比類」之思維。後世醫家對丹毒分類漸細,然其外治古法仍具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