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神廬」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神廬

神廬為鼻之別稱,首見於朝鮮醫學典籍《東醫寶鑑》。其文載:「神廬者,鼻也,乃神氣出入之門戶也。」此名不僅點明鼻之形貌,更蘊含中醫對鼻部生理功能與經絡聯繫的深刻理解。

在中醫理論中,鼻不僅為呼吸之通道,更與臟腑氣血密切相關。《靈樞·五閱五使》云:「鼻者,肺之官也。」肺開竅於鼻,主司呼吸,鼻之通利與否,直接反映肺氣宣降功能。此外,鼻為「清陽之竅」,乃頭面諸陽經匯聚之處,足陽明胃經起於鼻旁(迎香穴),手陽明大腸經亦上行挾鼻孔,故鼻之狀態可察脾胃運化與大腸傳導之效。

「神廬」一詞中「神」字,暗合中醫「神氣」之說。《黃帝內經》強調「得神者昌」,鼻作為神氣出入之門戶,其色澤、形態變化可窺氣血盛衰與心神狀態。臨床上,鼻頭色青多主寒痛,色赤多為肺熱;鼻柱潰陷可見於梅毒或麻風重症,皆屬神氣外顯之徵。

從經絡角度論,鼻周分佈多處要穴,如迎香(治鼻塞)、素髎(急救昏厥)、印堂(安神定志),針刺或艾灸這些穴位可調節相應臟腑功能,進一步印證鼻作為「神廬」的樞紐地位。

綜言之,「神廬」之名,既承古醫籍對鼻的形質描述,亦貫穿中醫整體觀,將局部器官與全身氣血、神機變化相繫,體現中醫學「司外揣內」的診療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