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蟲積腹痛」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蟲積腹痛

病證名,指因腸道寄生蟲積聚所引發的腹痛,屬中醫「蟲證」範疇。此證首載於《癥因脈治》卷四,多因飲食不潔、脾胃虛弱,致蟲體寄生腸道,擾亂氣機,阻塞絡脈而成。

病因病機

中醫認為,蟲積腹痛與「濕熱生蟲」或「脾虛蟲動」相關。飲食不節,過食生冷、肥甘厚味,易滋生濕熱,濕熱蘊結腸道,為蟲體提供孳生環境;或脾胃素虛,運化無力,腸道功能失調,蟲體乘虛而動,擾亂氣血,引發腹痛。

臨床表現

主要症狀包括:

  1. 腹痛特徵:腹中時痛,痛處可觸及塊狀物,或見局部隆起(「扛起」),痛時能食,但食後可能加劇。
  2. 蟲證徵象:時吐清水,或便下長蟲,面部可見白斑(「面見白點」),唇色淡白無華。
  3. 飲食異嗜:偏嗜異物,如喜食泥土、生米等(「愛食一物」)。
  4. 體徵:久病者可見肚腹膨大、青筋暴露(「肚大青筋」),小兒尤為多見。

治療方藥

治則以 驅蟲為主,佐以 健脾消積,根據蟲體類型及兼證選方:

  1. 通用驅蟲

    • 使君子散:多用於小兒蛔蟲,以使君子、檳榔、苦楝皮等殺蟲消積。
    • 烏梅丸(《傷寒論》):適用於寒熱錯雜之蛔厥證,能安蛔止痛。
    • 雄黃檳榔丸:以雄黃、檳榔、牽牛子等攻逐蟲積,適用於蟲聚成塊者。
  2. 蟲積成塊

    • 秘方萬應丸:含黑醜、三稜、莪朮等,破血逐瘀,消積化蟲。
  3. 蟲下不止

    • 化蟲丸(《和劑局方》):以鶴蝨、苦楝根皮、檳榔等驅殺多種腸蟲。
  4. 調理脾胃
    蟲去後需健脾防復發,常用 參苓白朮散肥兒丸等,佐以山楂、神麴消食導滯。

相關鑑別

  • 蟲痛:專指蟲擾所致的陣發性絞痛,痛時拒按,緩解如常。
  • 食積腹痛:無蟲證特徵,以脘腹脹滿、噯腐吞酸為主。
  • 瘀血腹痛:痛處固定,舌見瘀斑,與蟲積之遊走性疼痛有別。

蟲積腹痛為中醫蟲病典型證候,治療需辨明蟲類與體質虛實,驅蟲兼顧脾胃,以防蟲去正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