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神氣枯瘁」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神氣枯瘁
證名,屬中醫眼科病症範疇,指雙目視物昏蒙不清,開闔之際乾澀難忍,淚液分泌銳減,甚則眼珠枯涸失潤,狀若死人之目。此證與現代醫學所述「維生素A缺乏性眼疾」相似,然中醫辨證更重整體氣血陰陽之失衡。
病因病機
此證多因肝腎虧虛、精血不足所致。《內經》云:「肝開竅於目」、「五臟六腑之精皆上注於目」,故肝血虛耗或腎精虧損,皆可致目失濡養。此外,久病體弱、氣血兩虛,或熱病傷陰、津液耗竭,亦可引發神氣枯瘁。其病機核心在於「精血不能上承於目」,致使目睛失潤,神光衰微。
臨床表現
- 視物昏花:自覺視物模糊,如隔薄霧,久視更甚。
- 目睛乾澀:眼目開合時乾澀刺痛,甚則畏光難睜。
- 淚少枯涸:淚液分泌減少,眼白乾燥無澤,嚴重者黑睛晦暗如枯魚之目。
- 全身兼證:或見頭暈耳鳴、腰膝酸軟(肝腎陰虛);或面色萎黃、氣短乏力(氣血兩虛)。
治法方藥
- 補益肝腎:肝腎陰虛者,宜滋陰養血、填精明目,方選石斛夜光丸加減(含石斛、生地、枸杞、菊花等),或杞菊地黃丸。若兼陰虛火旺,可佐知母、黃柏清降虛火。
- 益氣養血:氣血不足者,用八珍湯或人參養榮湯加減,重用當歸、白芍以養血柔肝。
- 津液虧耗:若熱病後津傷目燥,可合增液湯(玄參、麥冬、生地)以潤燥生津。
古籍佐證
《銀海精微》指出:「目者,肝之外候……血少則目昏,津枯則目澀。」《審視瑤函》亦載:「真精元氣耗散,則神光微弱,如油盡燈枯。」均強調肝腎精血與目睛神光之密切關聯。
此證屬慢性虛損,調治需時,除藥物外,亦可配合食療,如適食豬肝、枸杞、黑芝麻等滋養精血之品,以助療效。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