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神水」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神水

神水為中醫解剖名稱,首見於《證治準繩·雜病》,其文曰:「神水者,由三焦而發源,先天真一之氣所化,在目之內。在目之外,則目上潤澤之水是也。」此論闡明神水之源流與分布,涵蓋目內與目外兩部分,實指房水及淚液。

源流與生成
神水之生成,根於三焦氣化,稟受先天真一之氣。三焦為「決瀆之官」,主司水液代謝,其氣化功能推動津液上承於目,化為神水。先天真一之氣乃腎精所化,與後天水穀精微相合,共助神水之滋養。

分布與功能

  1. 目內神水:即房水,位於瞳神之內,屬「水輪」範疇。其性清透,具濡養睛珠、維持眼內壓之功,與肝腎關係密切。若肝鬱化火或腎陰虧虛,可致神水瘀滯,引發青盲、綠風內障等疾。
  2. 目外神水:指淚液,為眼外潤澤之液,由淚竅分泌。《銀海精微》稱其「潤澤眼瞼,開闔滑利」,與肺氣宣降、肝血調和相關。肺氣失宣或肝血不足,可致目澀無淚或淚溢不止。

與臟腑經絡之關係

  • 肝腎:肝開竅於目,腎主水液。肝血充盈則神水得養,腎氣充足則水液代謝有序。
  • 三焦:三焦氣化失常,可致神水生成不足或排泄不暢。
  • :肺主通調水道,肺氣失宣易影響目外神水之分泌。

臨床意義
神水異常多見於內障、外障諸疾。如神水枯涸,多因肝腎陰虛或三焦氣弱;神水混濁,常責之濕熱上擾或痰瘀阻絡。治療當以調理臟腑、疏通氣機為本,如滋腎填精、疏肝利膽等法。

此概念體現中醫「整體觀」,將局部病理與全身氣化相聯繫,為眼疾辨治提供理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