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神仙」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神仙:中醫養生與道家修煉的融合
神仙概念溯源
神仙一詞,最早見於先秦典籍,指代那些通過特殊修煉方法獲得長生久視、神通廣大能力的異人。《史記·封禪書》記載:「其明年,東巡海上,考神仙之屬,未有驗者。」顯示早在秦漢時期,神仙信仰已成為社會文化的一部分。在中醫傳統中,神仙不僅是傳說人物,更代表一種通過養生修煉達到健康長壽的理想狀態。
中醫典籍中的神仙分類
西漢劉歆《七略》首創將方技書分為四大類,班固《漢書·藝文志》承襲此分類法,將醫藥衛生類書籍明確劃分為:
- 醫經(理論基礎)
- 經方(臨床應用)
- 房中(性養生)
- 神仙(長生修煉)
其中神仙類書籍共10家205卷,主要記載各種養生延年、修煉成仙的方法。《漢書·藝文志》對此類書籍的評價是:「神仙者,所以保性命之真,而游求於其外者也。聊以蕩意平心,同死生之域,而無惕怵於胸中。」
中醫神仙養生理論
中醫神仙學說的核心在於「保性命之真」,即保養人體先天真元之氣。這一理論與《黃帝內經》中「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的養生觀一脈相承。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精氣神理論
中醫認為人體由精、氣、神三大要素構成:
- 精:物質基礎,包括先天之精與後天之精
- 氣:生命能量,推動各臟腑功能
- 神:精神意識,主宰生命活動
神仙修煉的核心就是通過特定方法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最終達到「形神俱妙」的境界。
經絡與周天修煉
神仙修煉常涉及經絡系統的運用,尤其是任督二脈的小周天循環和十二正經的大周天循環。通過調息、導引等方法,使真氣在經絡中循環運行,達到疏通經絡、調和陰陽的效果。
神仙修煉的具體方法
導引術
導引是神仙修煉的重要方法之一,相當於現代的氣功導引。通過特定的肢體運動配合呼吸調節,達到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的目的。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導引圖》就記載了多種導引姿勢。
服食養生
神仙家提倡通過服用特定藥物或食物來養生,分為:
- 草木之藥:如靈芝、黃精、枸杞等補益類中藥
- 金石之藥:如丹砂、雄黃等礦物藥(需謹慎使用)
- 日常食養:強調飲食有節、五味調和
呼吸吐納
通過特殊的呼吸方法調節體內氣機,常見的有:
- 胎息法:模擬胎兒呼吸,達到深層調息
- 六字訣:通過發不同音調調理相應臟腑
- 閉氣法:延長閉氣時間以增強氣機運行
存思守一
運用意識調控身心狀態的方法,包括:
- 存想:集中意念想像特定景象或氣機運行
- 守竅:將注意力集中於特定穴位或身體部位
- 入靜:達到無思無慮的靜定狀態
神仙學說對中醫的影響
神仙學說雖然帶有神秘色彩,但其核心養生理論對中醫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 豐富了中醫預防醫學思想,強調「治未病」
- 發展了氣功、導引等非藥物療法
- 推動了中藥養生學的發展
- 促進了精神調攝在健康維護中的應用
《黃帝內經》中「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的思想,與神仙學說的養生觀高度一致。歷代著名醫家如葛洪、陶弘景、孫思邈等,都兼通醫術與神仙養生之道,將二者有機結合,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中醫養生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