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神針火」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神針火

神針火,又稱桃枝灸,為中醫傳統灸法之一,屬溫灸療法範疇。此法以桃木為媒介,結合麻油燃燒之溫熱效應,透過經絡傳導以祛除寒邪、疏通氣血,臨床多用於寒濕痺痛內臟冷痛之症。

源流與製法

神針火之記載首見於《本草綱目》,其製法遵循古法:

  1. 取材:於農曆五月五日(端午節)採集向東生長之桃枝,取其陽氣旺盛之意。
  2. 加工:將桃枝削製成木針,形如雞蛋粗細,長約五至六寸,陰乾備用。
  3. 施術:使用時先以棉紙三至五層鋪於患處,再將桃枝蘸麻油點燃,吹熄明火後,趁熱以餘溫反覆熨灸穴位或痛處。

中醫理論與功效

  1. 溫通經絡
    桃木性溫,具辟穢化濁之效,《神農本草經》列其能「殺百鬼精物」;配合麻油燃燒之熱力,可深入肌腠,驅散風寒濕邪,改善氣血凝滯。
  2. 主治範疇
    • 心腹冷痛:寒邪內侵所致脘腹冷痛、嘔逆。
    • 風濕痺證:關節腫痛、筋脈拘急,尤適於寒濕型痺症(如痛風、寒性關節炎)。
    • 陰疽流注:氣血虛寒引發之瘡瘍久不潰散。

與其他灸法之異同

  • 與艾灸比較
    艾灸以艾絨溫和滲透為主,神針火則藉桃木辛溫走竄之性,更擅長速散表寒,適用於急症疼痛。
  • 與雷火神針區別
    雷火神針以多味藥末捲入艾條,藥力峻猛;神針火單用桃枝,側重物理溫熨,適合體質虛弱者。

古籍佐證

除《本草綱目》外,《外科正宗》亦提及桃枝灸可「透毒外出」,輔治癰疽初起;《醫宗金鑒》則強調其「通陽散結」之功,與針刺並用可增強療效。

神針火融合植物藥性熱力刺激,體現中醫「外治法」之靈活運用,至今仍為部分流派所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