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神珠將反」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神珠將反
病證名,出自《證治準繩·雜病》,指目睛偏斜固定於一側,無法自主轉動之症候,類似於現代醫學所稱之麻痹性斜視。此症多因風熱邪氣上攻於腦,導致眼部筋絡受邪氣牽引而拘急,氣血運行不暢,筋肉失養所致。
病因病機
- 風熱攻腦:外感風熱之邪,循經上擾頭目,阻滯經絡,使眼肌氣血失和,筋脈攣急。
- 氣血瘀滯:久病或外傷致氣血運行不暢,瘀血內停,筋肉失於濡養,遂成偏斜。
- 肝風內動:肝主筋,若肝陰不足,肝陽偏亢,化風上擾,亦可牽引目珠偏斜。
辨證論治
1. 風熱阻絡
- 主證:目睛突然偏斜,伴頭痛、發熱,舌紅苔薄黃,脈浮數。
- 治法:疏風清熱,通絡和血。
- 方藥:消風散(《外科正宗》)合桃紅四物湯加減,可酌加鉤藤、僵蠶以熄風通絡。
2. 氣血瘀阻
- 主證:目斜日久,面色晦暗,舌質紫暗或有瘀斑,脈細澀。
- 治法:活血化瘀,益氣通絡。
- 方藥:補陽還五湯(《醫林改錯》)加減,重用黃芪益氣,佐以地龍、川芎、當歸以活血通經。
3. 肝風上擾
- 主證:目斜伴眩暈、耳鳴,肢體麻木,舌紅少苔,脈弦細。
- 治法:平肝熄風,滋陰潛陽。
- 方藥:天麻鉤藤飲(《雜病證治新義》)加減,可配合白芍、牡蠣以柔肝緩急。
針灸療法
取穴以局部經絡與遠端配穴相結合:
- 主穴:睛明、瞳子髎、太陽、風池。
- 配穴:合谷(疏風)、太衝(平肝)、足三里(調氣血)。
- 手法:虛證用補法,實證用瀉法,久病可加灸法以溫通經脈。
古籍參考
《證治準繩》指出此症「由風熱攻衝,筋脈拘急所致」,強調祛邪通絡為要;《醫宗金鑒》則補充「血虛風動者,當養血熄風」,進一步完善辨證體系。
此症臨床須細辨虛實,風熱者宜清泄,瘀滯者宜疏通,肝風者宜潛鎮,結合針藥並施,以調和氣血,恢復目珠正常運動。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