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神宗」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神宗

別名與出處
神宗,為經穴別名,首載於《太平聖惠方》。此穴即「脊中」之別稱,屬督脈要穴。

定位與歸經
神宗(脊中)位於背部,當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凹陷處。督脈為「陽脈之海」,總攝諸陽,而脊中穴居其中,具調節陽氣、統攝經絡之效。

功能與主治

  1. 調和脾胃:脊中穴鄰近脾胃對應脊區,中醫認為其能健脾和胃,主治腹脹、泄瀉、消化不良等脾胃失和之症。
  2. 鎮靜安神:督脈上行入腦,此穴可疏通陽氣以寧神,用於癲癇、驚悸等神志病症。
  3. 強腰固腎:局部取穴可緩解腰脊強痛,配合腎俞等穴更助溫補下元。

操作與配伍
古法多灸,今亦用針刺,直刺0.5~1寸,需謹守解剖安全深度。臨床常配中脘、足三里治脾胃虛弱;配百會、神門療心神不寧。

學理探討
《類經圖翼》提及脊中「禁刺過深,犯之令人傴僂」,反映古人對解剖之謹慎。此穴名「神宗」,或與其位居脊柱中段,如神氣所聚之樞紐相關,體現中醫「形神一體」之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