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沈炳榮」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沈炳榮
沈炳榮,字吟梅,清代浙江桐鄉人,為當時頗具聲望的中醫醫家。其醫術精湛,尤擅長辨證施治,臨床經驗豐富,對內科雜病及情志疾患的治療有獨到見解。
據記載,沈氏曾以六味地黃湯加犀角治癒一婦人癲疾,療效顯著。此案例充分體現其對中醫經典方劑的靈活運用與加減化裁能力。六味地黃湯源自《小兒藥證直訣》,本為滋補肝腎之基礎方,主治腎陰虧虛諸證。沈氏根據患者病情,加入犀角(現多以水牛角代用),取其清心涼血、鎮驚安神之效,以針對癲疾中常見的痰熱擾神或陰虛火旺證候。此治法符合中醫「辨證求因,審因論治」的原則,亦展現其對藥物性味歸經的深刻掌握。
沈炳榮的醫學思想可能受到溫補學派與辨證論治傳統的影響。清代醫家重視臟腑辨證,尤其對肝腎陰虛與情志病的關聯多有探討。癲疾在中醫理論中多歸因於痰、火、虛三者交雜,沈氏以滋陰補腎結合清熱解毒之法,正體現其對病機的立體把握。
此外,犀角在中醫藥用歷史中屬珍稀藥材,性寒味鹹,入心、肝經,傳統用於熱入營血、神昏譫語等症。沈炳榮選用此藥,不僅反映其對重症的用藥膽識,亦顯示其對傳統藥性的嫻熟運用。
沈炳榮的醫案雖流傳有限,然此例已足見其臨床功力。其結合滋陰與清熱的治法,對後世中醫治療情志病及神經精神類疾患,具有一定啟發意義。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