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醫家<沈仕>的簡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沈仕
沈仕,明代醫家,生平履歷不詳,然其醫學著作流傳後世,對中醫養生理論有所貢獻。所撰《攝生要錄》一卷及《怡情小錄》,分別收錄於《說郛》與《學海類編》中,內容涉及養生保健與情志調攝,反映明代中醫對預防醫學與身心調和之重視。
《攝生要錄》與中醫養生理論
《攝生要錄》以「攝生」為核心,強調「治未病」思想,與《黃帝內經》「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之理念相呼應。書中論及飲食、起居、導引等養生方法,體現中醫「天人相應」的整體觀。例如:
- 飲食有節:主張「五穀為養,五果為助」,契合《內經》飲食調養原則,強調脾胃為後天之本,需避免過飢過飽。
- 起居有常:遵循四時陰陽變化,提倡「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以順應自然規律,調和氣血。
《怡情小錄》與情志養生
《怡情小錄》專論情志調攝,反映中醫「七情內傷」理論。書中提出「恬淡虛無,真氣從之」,與《素問·舉痛論》「百病生於氣」相合,強調情緒平和為健康之基。例如:
- 調暢肝氣:認為憂鬱易致肝氣鬱結,可透過琴棋書畫等雅事疏泄情志,預防「鬱證」。
- 靜心養神:提倡冥想、靜坐以安神定志,與後世「氣功養生」之法相通。
沈仕著作的學術價值
沈仕二書雖篇幅簡短,然內容精要,融合了明代以前的中醫養生學說,尤其重視「形神共養」。其論述與李時珍《本草綱目》及龔廷賢《壽世保元》等明代醫籍互為補充,展現了中醫「藥食同源」「動靜相宜」的養生特色。
沈仕之著作,可視為明代中醫預防醫學與情志療法之縮影,對後世中醫養生學發展具有一定影響。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