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蟲病似癇」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蟲病似癇,又稱蛔蟲癇,是小兒常見的一種急性腹痛性疾病。多見於1歲以下的嬰幼兒,以夏秋季節為多。
病因主要是由於蛔蟲在小腸內大量繁殖,刺激腸壁引起腸痙攣,導致腹痛。此外,蛔蟲還會吸收腸道內的營養物質,影響小兒的營養吸收,導致生長發育遲緩。
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點:
- 腹痛:多位於劍突下,呈陣發性絞痛,可伴有噁心、嘔吐、腹瀉等症狀。
- 口噤:由於蛔蟲刺激迷走神經,可引起小兒口噤不語,甚至抽搐。
- 面色蒼白:由於蛔蟲吸收小兒的營養,導致小兒面色蒼白,貧血。
- 手足強直:由於蛔蟲刺激神經,可引起小兒手足強直。
治療上以驅蟲為主,可用烏梅丸、牛黃丸等中成藥治療。此外,還要注意小兒的營養補充,避免蛔蟲再次感染。
以下是《幼科發揮》中關於蟲病似癇的記載:
「蟲病乃蛔蟲攻其心痛也。發則目直視,口噤不言,或大叫哭,口中流沫涎水,面色或青或白,手足強直。宜急攻之。」
這段話指出,蟲病似癇是由蛔蟲引起的,臨床表現主要有腹痛、口噤、面色蒼白、手足強直等。治療上以驅蟲為主,可用烏梅丸、牛黃丸等中成藥治療。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