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醫家<沈又彭>的簡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沈又彭,清代著名醫家,字堯封,又字堯峰,浙江嘉善人。早年攻讀儒學,致力科舉,然屢試不第,遂棄儒從醫,潛心鑽研岐黃之術。其醫術精湛,尤擅婦科,更以醫德高尚聞名鄉里。曾因救治貧病者而拒收厚酬,時人皆稱頌其仁心仁術。

醫學成就與著作

沈又彭於中醫理論與臨床實踐皆有深厚造詣,其著作以簡明實用著稱,對後世影響深遠:

  1. 《女科讀》
    此書為沈氏婦科臨證心得之彙編,系統闡述女子經、帶、胎、產諸疾的辨治要點。書中強調「調經為先」,認為婦科疾病多與氣血失和相關,治法注重疏肝健脾、調和衝任,體現其對《內經》「女子以肝為先天」理論的發揮。
  2. 《沈氏女科輯要》(又稱《女科輯要》)
    為清代婦科重要文獻,內容精煉,分門別類論述婦科常見病證。書中收錄大量驗方,如治療崩漏的「清熱固經湯」、調理產後病的「生化湯」加減法等,並結合案例剖析病因病機,展現其臨床思辨特色。
  3. 《醫經讀》
    此書為沈氏研讀《黃帝內經》的札記,擷取《素問》《靈樞》精要,加以註釋發揮。其論述注重天人相應與臟腑氣化,如對「風為百病之長」的解析,提出外風引動內風的病理關聯,反映其對經典的獨到見解。

學術思想與影響

沈又彭承襲金元四大家與明代溫補學派之長,臨證主張「辨證求因,審因論治」。於婦科領域,首重氣血調和,善用疏肝解鬱、益氣養血之法;於雜病治療,則注重脾腎雙補,尤擅活用六味地黃丸、歸脾湯等方劑化裁。其著作流傳甚廣,後世醫家如王孟英等均曾引用其說,足見其學術地位。

沈氏一生淡泊名利,以濟世為懷,其醫學著述與臨證經驗,至今仍為中醫研習者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