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醫家<沈元凱>的簡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沈元凱
沈元凱,清代醫家,號少微山人,生平事蹟雖鮮見於正史,然其醫學著作《傷寒大成》流傳後世,現存抄本,為中醫傷寒學研究之重要文獻。
學術背景與貢獻
沈氏所著《傷寒大成》,承襲張仲景《傷寒論》之學術體系,並融匯歷代醫家註解,尤重六經辨證與方劑運用。書中對傷寒傳變、脈證合參及經方加減皆有獨到見解,反映清代傷寒學派之發展脈絡。其論述兼顧理論與臨床,如詳析「太陽病」初起之麻黃湯、桂枝湯應用時機,並探討少陽病小柴胡湯之變證治法,體現其對仲景學說的深化與實踐。
《傷寒大成》之特色
- 六經辨證體系:沈氏強調「六經為綱,病機為目」,主張以經絡臟腑聯係解釋外感病傳變,如太陰病與脾陽虛損之關聯,補充了後世對三陰證的詮釋。
- 方藥加減心法:書中載錄經方化裁之例,如白虎湯加入參治暑傷氣津,展現其靈活運用古方之思路。
- 脈證合參:重視脈象與症狀互勘,提出「浮緊未必全屬表寒,沉細非盡裏虛」等辨證要點,突顯清代醫家對診法精微化的追求。
歷史定位
沈元凱雖非官修醫史所載大家,然其著作承先啟後,對江南傷寒學派影響甚深。《傷寒大成》抄本之存世,為考據清代傷寒學術地域性發展提供珍貴史料,亦見證民間醫家對經典醫學之傳承與創新。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