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審苗竅」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審苗竅
審苗竅為中醫診斷學之重要術語,意指通過觀察五官(苗竅)之變化,以推測五臟氣血盛衰及病變。中醫理論認為,五官為五臟之外候,其形態、色澤、功能異常皆能反映內在臟腑之狀態,此即《靈樞·五閱五使》所云:「鼻者,肺之官也;目者,肝之官也;口唇者,脾之官也;舌者,心之官也;耳者,腎之官也。」
五官與五臟之對應關係
- 舌為心之苗
心開竅於舌,心氣通於舌。心火熾盛時,可見舌尖紅赤、糜爛或生瘡;心血瘀阻則舌質紫暗或有瘀斑;心陰不足者,舌紅少津;心陽虛衰則舌淡胖嫩。 - 目為肝之竅
肝主藏血,其經脈上連目系。肝血不足則目澀視昏;肝火上炎則目赤腫痛;肝陽上亢常見頭暈目眩;肝風內動可見目睛上吊或斜視。 - 口唇屬脾
脾主肌肉,其華在唇。脾氣虛弱則唇色淡白;脾有濕熱可見口唇糜爛或生瘡;脾胃寒濕者,唇色青紫或黯淡無華。 - 鼻為肺之官
肺氣宣發肅降,鼻為呼吸之門戶。肺熱壅盛則鼻翼煽動、涕黃稠;肺氣虛寒則鼻流清涕;風寒襲肺常見鼻塞聲重;燥邪傷肺易致鼻乾出血。 - 耳為腎之竅
腎藏精,開竅於耳。腎精虧虛則耳鳴耳聾;腎陽不足者耳輪淡白;腎陰虛火旺可致耳內灼熱;若耳廓乾枯焦黑,多為腎氣衰竭之危候。
審苗竅之臨床運用
中醫診斷強調「司外揣內」,審苗竅即為「望診」之核心內容之一。除觀察單一官竅外,尚需綜合四診,辨析臟腑間之生剋關係。例如:
- 肝火犯肺時,除目赤外,亦可兼見鼻衄(鼻出血);
- 心脾兩虛者,常見舌淡唇白,伴心悸失眠;
- 肺腎陰虛則鼻乾耳鳴,並見乾咳少痰。
此診法體現中醫「整體觀念」,透過外在苗竅之微細變化,洞察內在臟腑之病機,為辨證論治提供重要依據。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