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腎癌」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腎癌(中醫病名)

病名源流

腎癌,又稱「腎岩翻花」,首見於清代高秉鈞所著《瘍科心得集》卷中。此病名雖含「腎」字,實則病位在陰莖,屬中醫外科惡疾範疇。古籍記載:「夫腎岩翻花者,俗名翻花下疳」,明確指出其臨床特徵與一般性病所致下疳有本質區別。

病因病機

中醫理論認為本病發病機理複雜,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1. 肝腎陰虛:患者先天肝腎不足,或後天耗損過度,導致「水不涵木,肝經血燥」。
  2. 情志失調:長期憂思鬱結,致使「相火內灼」,虛火妄動。
  3. 經絡空虛:肝腎虧損日久,「絡脈空虛」,正氣不足,邪毒乘虛而入。
  4. 痰瘀互結:病情發展至後期,多見「陰精消涸,火邪郁結」,形成痰瘀毒聚之惡候。

臨床表現

本病發展具有明顯的階段性特徵:

初期階段

  • 馬口(尿道口)內生「竪肉一粒」,質地堅硬而伴有瘙癢
  • 時有脂水滲出
  • 病程可遷延一至數年不等

進展期

  • 自覺疼痛放射至心區
  • 陰莖逐漸腫脹
  • 竪肉處翻花狀突起,「若榴子樣」
  • 龜頭開始出現潰爛,凹凸不平

晚期危候

  • 潰瘍面滲血嚴重,「甚或鮮血流注」
  • 脾胃功能衰敗,「飲食不思,食亦無味」
  • 形體消瘦,精神萎靡
  • 若反覆大出血,可致「玉莖盡為爛去」

辨證論治

內治法

  1. 初期治療

    • 治則:滋陰降火,補益肝腎
    • 方藥
      • 知柏八味丸(知母、黃柏合六味地黃丸)
      • 大補陰丸(熟地、龜板、黃柏、知母、豬脊髓)
  2. 後期治療

    • 治則:益氣養血,扶正固本
    • 方藥:十全大補湯(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當歸、川芎、白芍、熟地、黃芪、肉桂)

外治法

根據病變不同階段選用:

  • 初期:可選用清熱解毒、軟堅散結之品外敷
  • 潰瘍期:宜用生肌斂瘡類藥物
  • 出血期:當以止血生肌為要

預後轉歸

古籍記載本病預後極差:「如精液不能灌輸,即溘然而斃矣」。指出若病至晚期,腎精枯竭,陰陽離決,則生命危殆。早期發現並及時治療為改善預後之關鍵。

現代認識

從現代醫學角度審視,中醫所述「腎癌翻花」實為陰莖癌之典型表現。其描述的「翻花」特徵與菜花狀腫瘤形態高度吻合,而病程演變過程亦符合鱗狀細胞癌的發展規律。中醫對本病認識之早、觀察之細,體現了傳統醫學在腫瘤學領域的獨特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