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腎膀胱俱實」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腎膀胱俱實
腎膀胱俱實為中醫病證名,指腎與膀胱兩經邪氣盛實,表裡互傳而出現的臟腑俱實之證。腎與膀胱相表裡,足少陰腎經屬陰,足太陽膀胱經屬陽,二者經氣相通,病理上亦相互影響。若邪氣盛實,則可導致陰陽經脈俱實,表現為一系列實證症狀。
病因病機
腎膀胱俱實多由外感六淫邪氣(如風、寒、濕、熱)內侵,或情志失調、飲食不節等因素,導致腎與膀胱經氣壅滯,氣血運行不暢,邪實內蘊而成。此外,若腎陰虧虛,陽氣偏亢,亦可化熱成實,影響膀胱氣化功能,形成實熱證候。
臨床表現
根據《千金要方》記載,腎膀胱俱實的脈象特徵及症狀可分為以下兩類:
-
右手尺中,神門以後脈陰陽俱實
- 脈象:右手尺部(對應腎與膀胱)脈搏沉實有力,陰陽俱盛。
- 症狀:
- 癲疾(癲癇或精神異常)
- 頭重目眩,眼睛牽引疼痛
- 厥逆欲走(氣逆上衝,躁動不安)
- 反眼(眼球上翻)
- 大風多汗(可能指風邪盛實,汗出異常)
-
左手尺中,神門以後脈陰陽俱實
- 脈象:左手尺部脈搏沉實有力,陰陽俱盛。
- 症狀:
- 脊背強直,反折(角弓反張)
- 戴眼(眼球上視,不能轉動)
- 氣上搶心(氣逆衝心,胸悶氣促)
- 脊痛不能反側(背部疼痛,活動受限)
此外,腎膀胱俱實者可能伴隨小便不利、尿赤澀痛、腰脊酸痛等膀胱濕熱或腎經實火的表現。
治療原則
治療上以瀉實為主,可根據具體證候選用清熱瀉火、利濕通淋、疏經活絡等法。常用方劑如:
- 八正散(適用於膀胱濕熱)
- 導赤散(適用於心腎火旺)
- 瀉腎湯(《千金要方》方,專治腎實熱)
針灸可取足少陰腎經與足太陽膀胱經穴位,如腎俞、膀胱俞、委中、太溪等,以疏通經氣、瀉實祛邪。
與其他證型的鑒別
- 腎膀胱俱虛:脈象沉細無力,症狀以腰膝酸軟、小便清長、遺尿等虛象為主。
- 腎陰虛火旺:雖有熱象,但以陰虛為主,脈細數,伴潮熱盜汗,與腎膀胱俱實的純實證不同。
腎膀胱俱實屬中醫實證範疇,臨床需結合四診合參,辨明病因,方能對證施治。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