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腎積」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腎積

病名:腎積為五積之一,又稱「賁豚」,屬中醫積聚病範疇,主要指腎經氣血鬱滯,積聚成病的證候。

病因病機
腎積多因情志失調、寒邪內侵,或久病耗傷腎氣,導致腎經氣血運行不暢,積聚於少腹或腰脊而成。腎主藏精,主骨生髓,開竅於耳及二陰,其經脈循行至少腹,故腎積病變多表現為腰脊、少腹不適,並可影響髓海功能。

臨床表現

  1. 腰脊引痛:腎經氣血瘀滯,經絡不通,故見腰部及脊柱牽引疼痛。
  2. 少腹里急:腎經循行至少腹,氣血鬱結則少腹拘急不舒。
  3. 口乾咽腫:腎陰不足,虛火上炎,或寒鬱化熱,灼傷咽喉,故見口乾、咽部腫痛,甚則潰爛。
  4. 目視(目巟)(目巟):腎精虧虛,不能上濡目竅,故視物昏花不清。
  5. 健忘:腎主髓,髓海不足則腦失所養,記憶力減退。
  6. 色黑:腎其色黑,腎病久則面色晦暗無華。

脈象與證候
《脈經》記載:「診得腎積脈沈而急」,脈沉主病在裡,脈急主寒凝或氣滯。此外,腎積患者可兼見「骨中寒,主髓厥」,即因腎陽虛衰,骨髓失溫,四肢逆冷之象。

治法與方藥

  1. 溫通散結:腎積多與寒凝氣滯相關,治療宜溫腎散寒、行氣化瘀。
    • 大七氣湯(出自《證治準繩》):以行氣活血為主,可加肉桂、茴香、炒楝子肉以增強溫腎散寒之效。
    • 奔豚丸:專治賁豚氣上衝之證,適用於腎積兼見氣逆上衝者。
  2. 補腎填精:若兼腎精虧虛,可配合補腎益精之品,如熟地黃、山茱萸等。

相關概念辨析
腎積與「賁豚」密切相關,賁豚多指氣從少腹上衝心胸的證候,而腎積範圍更廣,涵蓋氣血積聚於腎經的整體病機。二者治法相通,均需調理腎經氣血。

總結
腎積為腎經氣血鬱滯之病,臨床以腰腹不適、虛火上炎、髓海不足為主要表現,治療需結合溫通、行氣、補腎等法,以疏通經絡、調和氣血為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