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腎街」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腎街
腎街為中醫脈學名詞,意指腎脈氣血運行之通路。《素問·水熱穴論》記載:「伏菟上各二行行五者,此腎之街也。」唐代王冰注釋:「街,謂道也。」此處「街」即通道之意,說明腎之經氣循行於特定部位,與經絡系統密切相關。
經絡與腎街之關係
腎街與足少陰腎經相連,其循行路線起於足底湧泉穴,沿下肢內側上行,貫脊屬腎,絡膀胱。根據《內經》所述,腎街位於「伏菟」(即大腿前側股四頭肌隆起處)上方,分佈為「二行行五」,意指雙側各兩列,每列五個穴位,共十穴。此區域為腎經氣血匯聚之處,亦反映腎臟功能狀態。
腎街的生理意義
- 氣血輸布之樞紐
腎街為腎脈氣血輸布之要道,與腎主藏精、主水液代謝之功能相呼應。腎精充足,則經氣暢行於腎街,維持筋骨強健與水液平衡。 - 與衝脈之聯繫
衝脈為「十二經之海」,其下行支與腎經並行,故腎街亦受衝脈影響,調節先天之氣與生殖機能。 - 病理反應區
若腎氣虧虛或經絡瘀阻,可於腎街對應部位出現異常,如穴位壓痛、肌肉僵硬等,提示腎系疾病(如腰膝痠軟、水腫等)。
腎街的臨床應用
古代醫家重視腎街作為診療依據,如針灸取穴時,可配合腎街附近之俞募穴(如腎俞、京門)以調補腎氣。此外,《水熱穴論》提及腎街與水病治療相關,說明其對水液代謝障礙(如淋證、癃閉)具調節作用。
綜言之,腎街為中醫理論中腎脈氣血運行之特殊通路,既反映生理功能,亦為診治腎系疾病之重要參考。其概念融合經絡學說與臟象理論,體現中醫整體觀與辨證思維。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