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腎咳」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腎咳
病名
腎咳為中醫咳嗽證型之一,主要與腎臟功能失調相關,其特徵多表現為咳嗽時牽引腰背或腰臍部位疼痛,並可能伴隨其他腎經相關症狀。根據古典醫籍記載,腎咳可分為以下兩種主要證型:
-
《素問·咳論》所述之腎咳
- 證候表現:咳嗽時腰背相互牽引疼痛,嚴重時甚至咳唾涎沫。
- 病機分析:腎主腰腳,其經脈貫脊屬腎,故腎氣虛損或寒邪客於腎經時,咳嗽可牽動經脈,導致腰背疼痛。腎主水液代謝,腎陽不足則水濕不化,上泛為涎,故見咳唾涎沫。
-
《諸病源候論》所述之腎咳(十咳之一)
- 證候表現:咳嗽時伴隨耳聾、聽力減退,且咳嗽牽引腰臍部位。
- 病機分析:腎開竅於耳,腎氣虛衰或邪氣上擾,可致耳聾無聞;腰為腎之府,臍下為腎氣所主,故咳嗽時氣機逆亂,引動腎經,出現腰臍部不適。
相關中醫理論延伸
- 與腎經咳嗽的關係:腎咳屬內傷咳嗽範疇,多因久病及腎,或房勞過度損傷腎氣,導致腎不納氣,氣逆上衝而咳。
- 辨證要點:除咳嗽外,需重視腰背痛、耳鳴耳聾、涎沫增多等腎經特有症狀,並結合舌脈(如舌淡苔白、脈沉細)以辨明虛實寒熱。
- 治療原則:以溫腎納氣、化飲止咳為主,若屬虛寒,可選用腎氣丸加減;若兼水飲內停,則配合苓甘五味薑辛湯等方劑化裁。
古籍參考
- 《素問·咳論》強調「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指出腎咳為臟腑咳嗽之一。
- 《諸病源候論》將腎咳列為「十咳」分類,進一步擴展其臨床表現與病機解釋。
(註:本文僅述中醫理論,具體辨證需依臨床實際情況。)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