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腎癆」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腎癆

病名
腎癆,又稱「腎勞」,屬中醫癆病之一,首見於《慎柔五書》卷四,記載:「蟲在於腎則成腎癆。」意指因虛勞內傷或蟲蝕腎臟,導致腎氣虧虛、真陰耗損所生之病證。其病機與五勞(心、肝、脾、肺、腎)中的「腎勞」密切相關,多由久病失調、房勞過度,或瘵蟲(癆蟲)侵襲腎絡所致。

病因病機

  1. 虛勞內傷:長期過勞、情志失調,或久病耗損腎精,致腎陰腎陽兩虛,氣化失常。
  2. 蟲蝕腎絡:瘵蟲乘虛深入下焦,蝕傷腎陰,常見於肺癆遷延,蟲邪下注於腎。
  3. 房勞過度:腎為先天之本,若房事不節,直接耗竭腎精,虛火內生,灼傷腎絡。

臨床表現

  • 主症:腰脊痠軟無力、骨蒸潮熱(午後至夜間發熱)、盜汗、遺精滑泄、小便頻數或清長。
  • 兼症:耳鳴耳聾、髮枯齒搖,甚則下肢浮腫、面色黧黑。若因蟲蝕,可見尿中夾雜腐渣樣物,或羸瘦異常。

治法與方藥

  1. 補益腎精
    • 腎陰虛:用六味地黃丸、左歸丸滋陰填精;若虛火旺,加知母、黃柏(知柏地黃丸)。
    • 腎陽虛:選右歸丸、腎氣丸溫補命門。
  2. 殺蟲祛癆
    • 若證屬蟲蝕,可服《慎柔五書》所載千金散(含雷丸、使君子等驅蟲藥),配合百部、白及殺癆蟲。
  3. 固攝斂精
    • 遺精頻繁者,用金鎖固精丸;盜汗甚者,加煅牡蠣、五味子。

古籍佐證

  • 《諸病源候論》云:「腎勞者,背難以俯仰,小便不利,色赤黃而有余瀝。」
  • 《醫學入門》指出:「腎癆精極,骨髓空虛,真火無制。」強調補腎需兼顧標本,虛實分治。

腎癆屬慢性虛損重症,中醫辨證需分陰陽、察蟲毒,治療以「補虛培本」為主,佐以驅邪,緩圖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