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腎囊腫亮」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腎囊腫亮
證名,指陰囊腫脹且表面光亮之證候,見於《醫門補要》卷中。此證多因脾臟功能受損,運化水濕之力不足,導致水濕下注於陰囊而成。
病因病機
中醫認為,脾主運化水濕,若脾氣虛弱,則水濕不化,下趨陰囊,積聚成腫。此外,肝經循行繞陰器,若肝氣鬱滯,疏泄失常,亦可影響水液代謝,加重水濕停聚。
臨床表現
患者陰囊明顯腫脹,或囊內積水,皮色紅活光亮,按之柔軟,甚則有波動感。或伴隨小便不利、肢體困重、舌淡苔白膩、脈濡緩等脾虛濕盛之象。
治法
以健脾利濕、益氣行水為主,佐以疏肝理氣。
方藥
可選用四君子湯(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為基礎,加黃芪補益脾氣,澤瀉、豬苓利水滲濕。若兼肝鬱氣滯,可酌加柴胡、香附以疏肝解鬱;若水濕較重,可加車前子、薏苡仁增強利水之效。
辨證加減
- 脾虛甚者:加重黃芪、白朮用量,或加山藥、扁豆以增強健脾之力。
- 濕熱偏盛:症見陰囊濕癢、小便黃赤,可加黃柏、蒼朮清熱燥濕。
- 氣滯明顯:陰囊脹痛不適,加川楝子、延胡索以行氣止痛。
其他療法
除內服藥物外,可配合外治法,如以五倍子煎湯外洗,或敷以芒硝溶液以消腫利濕。針灸可選取足三里、陰陵泉、三陰交等穴,以健脾化濕、疏通經絡。
此證需與疝氣、陰囊水腫等鑑別,臨床應結合四診,辨明虛實寒熱,對證施治。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