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腎氣」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腎氣詳論
腎氣之本質
腎氣乃中醫藏象理論之核心概念,為腎精所化生之功能活動。《素問·上古天真論》明言:「腎者主水,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腎氣實為腎陰與腎陽協同作用之產物,由腎陽蒸煦腎陰而生,體現腎臟之整體功能。其物質基礎為先天之精與後天水穀之精所化生之腎精,具有推動、溫煦、防禦、固攝及氣化等多重生理效應。
腎氣之生理功能
生殖發育機能
腎氣主宰人體生長發育與生殖能力。《內經》詳述:「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衝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男子則「二八腎氣盛,天癸至,精氣溢瀉,陰陽和,故能有子。」此說明腎氣之盛衰直接關係天癸至竭與生殖功能之強弱。
水液代謝調節
腎氣主司全身水液之氣化過程,《素問·逆調論》云:「腎者水臟,主津液。」腎氣通過蒸騰氣化作用,升清降濁,使清者上歸於肺布散全身,濁者下輸膀胱排出體外。腎氣不足則常見水腫、小便不利等症。
納氣功能
腎氣具有攝納肺氣之功,使呼吸保持一定深度。《類證治裁》指出:「肺為氣之主,腎為氣之根。」腎氣虛弱可致呼多吸少、動則氣喘等「腎不納氣」之候。
骨骼與髓海關係
《靈樞·海論》言:「腦為髓之海。」腎氣充盈則骨髓生化有源,骨骼強健,腦髓充足。反之則見小兒五遲五軟、成人骨痿齒搖、健忘耳鳴等症。
二便固攝
腎氣具有固攝下竅之功,維持二便正常排泄。腎氣不固則可見遺尿、滑精、五更泄瀉等症。
腎氣之盛衰演變
人體生命週期與腎氣盛衰密切相關:
- 女子以七年為週期:七歲腎氣始盛,二七天癸至,七七天癸竭
- 男子以八年為週期:八歲腎氣實,二八腎氣盛,八八天癸盡 此種週期性變化體現腎氣由盛轉衰之自然規律,亦解釋人體生長壯老已之生理過程。
腎氣相關經穴
除前述大橫穴別名外,與腎氣密切相關之經穴尚有:
- 腎俞穴:足太陽膀胱經穴,位於第二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為腎之背俞穴,具培補腎氣之效
- 關元穴:任脈要穴,位於臍下三寸,為「元氣之關隘」,常灸可溫補腎氣
- 太溪穴:足少陰腎經原穴,位於內踝尖與跟腱之間凹陷處,擅長滋腎益氣
腎氣與他臟關係
腎氣與五臟功能相互為用:
- 與心氣:腎氣上濟心火,心火下溫腎水,形成「心腎相交」之態
- 與肝氣:肝血滋養腎精,腎氣涵養肝陽,共司生殖與疏泄
- 與脾氣:脾運化水穀精微充養腎氣,腎氣溫煦脾陽助其運化
- 與肺氣:肺主呼吸需腎氣攝納,腎主水液賴肺氣宣降
此種臟腑相關理論體現中醫整體觀念,腎氣之盛衰實關係全身機能之平衡。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